原来是那蒋世安去济世堂的时候,恰好听到在济世堂兼职的御医费武与人谈起蒋太妃的情况。
太医在大周朝众多官员中,地位不算极高,但因为是给皇家人看病的大夫历来受尊重,成为太医,也是众多医者的崇高理想。
可是太医最大的忌讳就是不可对外谈及内宫隐私。
隆安帝恼了,宣了郑子澄来。郑子澄有意保下费武,便说来一堆替费武开脱的话。其中有一条是:“费太医乃是老太医,医术精湛,非其他太医能替代了的。比如先留他一留,好歹也是堪用之人。至于他多嘴夺舌所犯下的错,可以降职留用。”
培养一个太医并不容易,尤其是想费武这样资历深厚的,就更是不易。隆安帝正有一丝犹豫之时,也该是费武倒霉。恰好这个时候,一民妇携子敲响了京都府尹衙门的鸣冤鼓。
府尹升堂,那民妇道明了身份后,便哭诉她儿子先前得了肺炎,自己倾家**产求到了济世堂。结果济世堂的费武大夫收了她高昂的诊金,却将他儿子当成了肺痨病人,丢到义庄无医无药也无食物,活活等着病死、饿死。
被找到后,孩子只余下了一口生气。所幸有嘉禾亭主仗义出手,查出她儿子的只是普通的肺炎,而非肺痨。
“大人啊!”林大婶嗷的一声痛哭出声:“我儿才八岁,差点因庸医而死!如此丧尽天良且无能之人,怎配为医者?!!!求大人为民妇作主,让那庸医还我卖房之钱!也请各位父老乡亲记清楚庸医的名字叫费武,以后万万不能让此人看诊。否则小病成大病,害人损命!”
京都府尹衙门不同于普通的地方府衙。天子脚下的父母官,必须公正严明,不能有丝毫的偏袒。否则光是民众的吐沫星子都能把你淹死,何况还有言官时时刻刻的监督。
每一次升堂,堂外都围满了热心的群众。这些京都的民众最是热心,也是全国最知法懂法的民众,一个个眼神雪亮地监视着堂上的情况,稍有不满便可能静坐抗议。
群众们听完了林大婶的陈述,再看看旁边那年仅八岁死里逃生的孩子。不由得就都想到了自己家的孩子,若是也遇到这样的庸医该多惨。于是乎,在同理心的作用下,民众们都极为气愤。
尤其是那济世堂收费高昂,普通人根本进不起。原以为是多么了不得的地方,结果却出了这样恶心之事。
一时间群情激动,议论纷纷。
有人高呼:“让那太医出来过堂!”
也有人说:“告到圣上面前,让圣上看看他养的太医都是什么东西!空受国家的奉养,却还要吸老百姓的血,且还差点害死了人!”
“就是就是!大夫不想着治病救人,却一心钻钱眼里,算什么大夫!”
虽然现在案子还没有审清,但是民众的心基本都是偏向弱者。可况老百姓本来对济世堂的观感就不好。
府尹拍了惊堂木,道:“传嘉禾亭主、太医费武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