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秦妙早起做好了饭,正在厨房摆着碗筷。
楚瑜来到厨房,从后面抱住了秦妙:“妙妙,我可能近期陪不了你了,抱歉。”
“你忙你的,不用担心我。”
秦妙回手摸了一下楚瑜的头。
早饭后,楚瑜查案去了。海涛他们也去赶海了。
秦妙不放心海参养殖场,先动身去看了养殖场。
饲养员小娟正在哭鼻子,秦妙走进养殖场一看明白了,村民为了多出海参,放苗密度过大,造成池里天然饵料不足,当海参逐渐长大,天然饵料严重缺乏,海参的生长空间被缩小,造成海参缺氧缺食体弱患病而死。
秦妙对小娟说:“海参逐渐长大,也和人一样,需要生长空间,需要充足的氧气,需要适合生长的水质状况,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小娟赶紧遵照秦妙的吩咐减少海参苗的投放量,清理海参池里的水,增加饵料的投喂。
秦妙想着码头食肆也要看一看,经营的好不好?动身去了码头。
***
楚瑜查案先去了码头,码头设立盐税监卡,相当于现代的海关职能,负责稽查码头有没有贩卖私盐的。
毕长弓带着便装侍卫军早已到了那里。
盐亭长官见到毕长弓腰牌,吓破了胆,把盐亭查不到走私盐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道来。
毕长弓了解到,本来不值钱的盐,却成了高价的商品,很多人为了买到盐,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还有一些穷人好几个月吃不到盐的。
市场私盐畅销,官盐却市场滞销。他曾经去官盐地检查,没查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楚瑜听了毕长弓汇报,决定去盐场看一看。
盐场“盐灶村”说是个村子,却很大,这里生产的盐由官兵看守监制。
“盐灶村”有几十个普通的村子规模,这里是千演朝产官盐的重要产地。
毕长弓拿出腰牌,亮给驻扎在这里的官兵长官。
盐场令哆嗦着接待了楚瑜一行人,把他们迎进了盐场衙门里。
盐场令看见楚瑜浓眉紧锁,就说:“小官得到消息,滨州有个盐运使陈来福,家里特别富,据传他家的马桶都是用金子做的……”
秦妙来到码头的食肆,小婵,小美,小鳗,小蜊在胖婶的带领下,正在厨房忙着,海娃在清扫食肆门外的大排档。
突然,海娃向码头的一艘船望去,他看到了站在船头的娘。
海娃的娘好像也看见了海娃,但她并没有喊海娃,只是呆呆地看着。
海娃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他跑进了食肆,在秦妙的耳边说了什么。
秦妙带着他上了楼梯,爬上天窗,来到了楼顶。
秦妙顺着海娃的手指望去,见一个美丽的女人正在船边站着,她的身后是几个彪形大汉的男人。
海娃对秦妙说:“姐姐,你看见那个瞎了一只眼的人吗?他就是独眼龙!就是这个人,在我和妈妈赶海捡海螺的时候,把妈妈抢走的!那个独眼龙是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