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09章 王专家,还想喝汤吗(2 / 2)

有王学海这个西医领域的权威专家做“信徒”,以后姜芷在京城医疗界,那可以说是横着走了。

“对了,姜神医,”李文华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既然你来了,正好有件事要跟你说。上次你救的那几位专家,对你是感恩戴德。尤其是那位刘院士,病好之后,一直念叨着要当面感谢你。他还说,他有个常年困扰他的老毛病,想请你给瞧瞧。”

“哦?什么毛病?”姜芷来了兴趣。

“好像是……失眠。”李文华说道,“他说他失眠几十年了,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晚上整宿整宿地睡不着,白天精神恍惚,痛苦得不得了。京城所有的大医院都看遍了,就是没用。”

失眠?

姜芷的眉头微微一挑。对她来说,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行,等我安顿好了,你安排个时间,我过去看看。”

她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这正合她的意。

她来到京城,想要调查“守一堂”的秘密,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人脉和关系网。

而这些国宝级的专家,无疑是最好的人脉。

帮他们看病,既是医者本分,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事情谈妥,李文华立刻雷厉风行地开始安排。

不到半个小时,一套位于卫生部家属大院的,带独立小院的两居室的钥匙,一部可以随时调用的伏尔加轿车,以及几张盖着卫生部大红印章的特别通行证,就全部送到了姜芷面前。

“姜神医,这都是部里特批的,您就安心住下。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李文华拍着胸脯保证。

姜芷看着手里的钥匙和证件,心里暗自点头。

有了这个官方的身份和落脚点,她和陆向东在京城的行动,就方便多了。

接下来,就是该去寻找那个神秘的“守一堂”了。

安顿下来的第一件事,姜芷就是把那本从长生观里带出来的,夹着姜流笔记的《本草纲目》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陆向东则拿着李文华特批的通行证,去了京城公安局的户籍档案处,试图从官方的记录里找到“守一堂”的蛛丝马迹。

两人分头行动,直到傍晚才在那个新分的家属院小院里碰头。

“怎么样?有线索吗?”

姜芷递给陆向东一杯刚泡好的热茶。

陆向东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挫败。

“没有。”他沉声说道,“我查遍了京城解放前后的所有地图、商铺名录和户籍档案,根本没有一个叫‘守一堂’的地方。不管是医馆、药铺,还是道观寺庙,都没有这个名字。”

这个结果,在姜芷的意料之中。

如果这么容易就能找到,那姜流也不会在信里说得那么神秘了。

“我也没什么发现。”

姜芷指了指桌上那本被她翻得起了毛边的《本草纲目》。

“姜流的笔记里,记录了大量关于长白山地区的特有药材和风土人情,但对于京城,却只字未提。就好像,‘守一堂’这三个字,是他凭空写出来的一样。”

线索,似乎就这么断了。

屋子里陷入了沉默,只有窗外呼啸的北风声。

“会不会是……他记错了?”陆向东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不可能。”姜芷立刻否定了这个猜测,“从他的笔记来看,姜流这个人虽然行事不羁,甚至有些玩世不恭,但他的心思极其缜密,记忆力更是超乎常人。他不可能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犯错。”

她站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

“守一堂……守一堂……”她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

既然不是地名,那会不会是人名?也不像。

难道是某种暗号?

或者是什么典故?

姜芷的目光,无意中落在了桌上那本摊开的《本草纲目》上。

那上面,正好是姜流批注的一段关于“炼丹”的古文。

“……夫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俗,就仙人之道,在于志士,学之不已,从而得之……”

等等!

姜芷的脑子里,像是有道闪电划过!

她猛地冲到桌前,死死地盯着那段文字,嘴里喃喃自语:“志士……学之不已……守一……守一……”

“阿芷,你怎么了?”陆向东被她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

“我想到了!”姜芷的眼睛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光,“守一!守一堂的‘守一’,不是地名,也不是人名!它是一种状态,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