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一一五章 豪强(2 / 2)

杨钧哭笑不得,大声喊,“我有媳妇啦。”

“跟你说好话你不听!到处那么乱,盗匪遍地,你看看现在官府又新贴了通缉文书,你到处乱窜,小心当差的拿了你去充数!”

“哎呀,我晓得。又通缉什么人呀?”

“我怎么知道,我又不识字!你自己看去,听说是南边来的大土匪头子,姓杨。”

正说着,突然一阵鼓点般的马蹄声迅速逼近,人驱马逐,人嚷马吠,杨钧眼疾手快,一把拽过七公自己背身挡住,十几匹健马就擦着他们从麦田里冲过去,将刚刚冒头的青苗踩得乱七八糟。杨钧怒从心中起,脚尖一挑,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接在手中,朝着那几匹马用力抛掷出去。他常年弓不离手,准头好得很,正中最后一匹枣红色马的屁股。小公马受惊向前横冲直撞,惊了一群,马背上的少年骑手控不住马,东倒西歪就要一头栽下来。

好在前面的骑手回转马头,一手提了他背心,重新扔回马上。他们都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那少年自然清楚自己是被人攻击了,已经怒气冲冲回身冲了回来,纵马向杨钧和七公踏去。七公看杨钧惹了大麻烦,吓得不知所措,杨钧却眼见马来,昂首挺立,巍然不动。

“七郎!吓唬一下就行了,不要惹事。”

打头的那个刚才救助少年的青年皱眉喊着嘱咐,原来是崔建。

少年恶狠狠地笑着,决心给这些乡巴佬一点颜色看看。他骑着高头大马再次掠过麦田笔直地冲过来,碾碎几个农夫如同蝼蚁,直冲到杨钧面前红马喷出的鼻息几乎吹到杨钧脸上,少年才提缰想要偏头错开,但他高估了自己的臂力和控制力,马儿双蹄高高扬起,眼看就要将这一老一小踏成肉泥。

七公紧紧闭上眼睛等死。

等了一会儿,一声长嘶,自己却并没有死。偷偷睁开一只眼,不知道杨钧做了什么,枣红马和马背上的少年骑手都踉踉跄跄乱走,已经退到几步之外。

“你给我等着!”

少年有些慌,稳住了马就打马转身往回跑,找家长去。杨钧决意给他点教训,跟着马发足狂奔,迅速追了上来,与烈马并驾齐驱,少年吓坏了,猛抽几鞭子,杨钧却丝毫不让,眼看到了崔建等人面前,他们看到有人追在马侧,也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接应,杨钧毫不顾忌,就在他们眼跟前,抓住枣红马的辔头,凌空用力,一个鹞子翻身跃到马背上,硬是将少年挤了下去。

“小七!”

高速落马,不是小事,崔建几人痛呼出声,眼看形势逆转,少年反而要玉碎马前。

杨钧却不等他落地,双腿夹紧马腹,俯身提住他腰带,头朝下脚朝天,就在半空中拖着。他这样拿着人质,崔建和一干家人也不敢恃强,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快速驰过。杨钧提着少年,快速绕了一大圈,少年贴着地面,尘土扎眼,草埂刺痛,与马蹄同频共振,已经吓到失声,两眼翻白,才被杨钧提回崔建面前,当着他面,沙袋一样丢在地上。

“践踏农田,草菅人命,不知道是谁家子弟。”

杨钧语气颇为不客气,在崔家堡地界,崔建面前,问是谁家子弟,还能是谁家子弟?

崔建带着的家人已经抢出救护少年,其余人个个脸色铁青,举起兵刃。南北虽然风俗不同,但都是聚族而居,世家豪族就是一地之主,连当初北齐皇帝都拿他们没办法,想着法子扩大地方流官权力,分化坞堡势力。这些世家子弟从小在堡子里横行霸道,如同王子皇孙,哪个见了不是毕恭毕敬,谁敢多说一句。崔家已经算重规矩礼教,约束子弟的,但谁会把几亩麦田放在眼里?

崔建抬手拦下家人,他第一次看见这个原云就觉得不一般。小七骑得青雉可不是普通的矮脚马,是匈奴商人从西北天山弄来的,比不上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也差不离了,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求爷爷告奶奶伯父才花了一千两黄金给他买下来的。力大无穷,疾若闪电,不说小七,连自己都不太控制得住,此子刚才击马、拦马、追马、抢马、马背捞人,一气呵成,从容的就好像是自己坐骑一样。

崔建也是从小学武的,他知道打人落马容易,救人也不难,但是单手控制着让俘虏与地面不远不近的毫厘距离转了这么一大圈,小七受惊不小,却毫发未伤,要做到这一点何等不容易。

“原兄见谅。”他目光灼灼盯着杨钧,“这是我家小弟,骄纵惯了,回去一定严加管教。”

少年已经被救缓过来,满指望兄长替自己出头,万万没想到这样,“二哥!”

“今日冲撞了原兄,是我们兄弟的不是,改日摆下宴席,给原兄赔罪如何?”

杨钧不以为然,“倒也不必,公子冲撞的也不是我,请这位小公子照价赔偿踩坏的田苗,跟七公赔礼道歉就成。”

少年偧毛:“什么!要本公子跟老奴赔礼道歉?!”

“崔志奇。”

少年:……最怕家长连名带姓叫我。

七公人虽老,耳朵灵光,已经在不远处拼命朝杨钧摇手。

崔家小公子阴着脸,将兄长的脸色看了又看,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上前几步,从怀里掏出几文钱就要扔给七公,“喂,老翁,踩了你的苗,赔给你。”

七公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不值几个钱。本来就是崔家的地,我们感谢还来不及。”

“哼,你知道就好。”少年闻言又得意起来,丢下铜钱转身就走。

杨钧随意伸出脚,少年没看见,整个摔趴在地上,啃了一嘴泥。

一而再再而三,连崔建都忍不住了,铁青着脸,“原兄不要得寸进尺。我崔家子弟自有人管教,不劳闲人垂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