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有乾一愣,立刻笑着说:“自是有上贡的,但这些东西保存不易,得来之时早,便等不到岁末上贡之时,只能卖于有缘人。”
秦越在一旁听着他堂而皇之地撒谎,眼是涌出厌恶,突然开口说:“我听说朝廷让沿海用海货去换银粮,这里的这些东西应该能换不少了。”
“哈哈,这也得讲究个时机,每天能从海里捞出些什么,谁也说不准。”
赵有乾以为他们有顾虑,立马保证道:“这些海货你们拿回去,不必摆在明面上卖,只与相熟的几户人家通通气,定会有人抢着要。再说了,东西也并不太多,摆出去了又不够卖,岂不是平添烦恼?”
看来他平时就是这么做的了。
“赵大人言之有礼,那我们便说说价钱,立下契书,把这生意做了!”
作为卖东西的人,自是巴不得遇到豪爽的买家,但赵有乾却犹豫起来,“这契书,便不签了吧。大街上买个包子,也不必立契,你们给银子,我给东西便是,何必多此一举?”
吴依假装为难:“这里东西这么多,我们一时半会儿又搬不完,若是中间出了什么疏漏该如何是好?”
“怎么会有疏漏?你们带的人手是少,但我的人手却很充裕,只要定下货品数目,找个人看着,我保证把东西原原本本地搬到你们的船上去。”
“这.....好吧,全听赵大人安排。”
赵有乾很满意他们的识实务,石力被留下来点货,而吴依和秦越则跟着赵有乾议起价来
不议不知道,一议吓一跳,他开出来的价居然比拉进京都换银粮的价格高出来三成。
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只压下来一成。
吴依递过去一千两银票作定金,赵有乾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他们是爽快之人。
“赵大人,这些东西先存放着,我们打算在海边待上几日,过几天再起程回去。”
“甚好。这些东西定了是你们的,我便不会再卖于旁人。”
吴依抓住了重点,如同生意人遇到同行时的样子打探着:“赵大人还与别的人交易过?他们是哪处的商人?别跟我们是同个地方的,若是卖出去的价钱不一样,那可就不好做人了。”
“他们离江南远着,夫人不必担心。做生意讲究的规矩,我们心里都明白。再说了,不管是哪里的商人,买了我们的海货,都是在帮这里的百姓过上好日子,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我们自然不会给这样的好人添麻烦。”
不得不说,赵有乾能一边压榨着民脂民膏一边让这里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他这张嘴的确功不可没。
他把话说得这么漂亮,不知内情的人都会以为他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觉得自己当了一回义商。
但吴依他们却是知道内情的,对于此人的厚颜无耻,从心里感到鄙夷。
众人面上不显,与他定好相关事宜后便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日,才是他们的布局之时。
经过几天的打探,秦越得到的消息越来越多,对这里的百姓便生出更多怜悯,对赵有乾这样的贪官则起了汹涌的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