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来临前,吴依的生日到了。
她上值时一心沉醉于吴家村农家乐的基础建设;下值后已经形成了与淑太妃、忠保、柔儿的四人麻将搭子,无论何时,都过得极为充实有意义。
柔儿提前一旬提醒她时,她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十六岁的生日啊,好遥远。
现代时她的十六岁在做什么?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对比这下她才觉出穿越生活的精彩。
十六岁时,她上高一,每天都在语数外这些学科知识里打转,每学期最精彩的部分就只有运动会或文艺汇演。
她的生日在九月,一般是开学最忙乱的那一周,往往是吃个食堂了事,然后等周末回家妈妈给补顿好的。
好友会送点小礼物,说几句生日祝福,但总体来说是极为平淡的。
但听柔儿提及生辰之日的郑重表情来看,这次的生日马虎不得。
“大人,您今年及冠,过了生辰便是大人了,谈婚论嫁、振兴家族这些事都要提上日程。因此,此事生辰当日的仪式万不可马虎。”
吴依没想在生活方面做那惊世骇俗之人,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她是明白的。
“那此事便交由周管事去做,他是府里的老人,经验多。”
“是。”
吴依转头整理拿起本介绍大幽各地风貌的游记,闲散地靠到了床头。
这是她最近在御书房翻出来的,是一个叫浪天侠客的人写的,相当于现代的旅行日记,记录着他去过的每一个地方,吴依只翻看了一小会儿便喜欢得不得了,偷偷带回了住处,打算找个合适的养老之地。
柔儿欲言又止,纠结后仍是问了出来:“大人打算请谁来为您束发?”
按规矩,及冠那天,需由一位有威望的长辈帮忙束发带冠,说些吉祥勉励的话,以显庄重。
吴依立时愣住了。
原身父母双亡,族中长辈只有三个叔伯,这三个叔伯自己都没有活明白,一个比一个不争气,还都被她亲手送进过大牢。
不管让他们之中的谁来帮自己梳头,都是件挺膈应的事情。
“可以不束吗?或者我自己来?你来也可以。不过是走个流程......”
“不可,若是胡来,会少了许多福气,不吉。”
吴依重重地叹了气,把自己认识的老头一一过了一遍,实在找不出合适的。
最有威望的人便是端王,可他是皇亲国戚,请他来给自己束发着实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这倒把吴依给难住了。
柔儿见她放下了书卷,皱着眉头想事,不由同情起她来,难得轻言细语:“大人不必着急,慢慢想便是。”
及冠便如同现代时的成人礼,古人难有高寿,对于此事便会更为看重。
吴依此时才反应过来,她一直用来束发的都是一根光秃秃的像筷子一样的簪子,不像秦越那样,配了好看的玉冠。
在现代成年之后会被赋予更多公民的责任,道德和法律上也多了许多规束,而这里的成年,要负起的第一个责任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以及为家族做更多的贡献。
自从把三位叔伯送进大牢之后,她与吴氏族人们几乎没有交集。
这个没有交集的局面是因为她住进了宫里,那些人见不到自己,但及冠之礼定是要在宫外的吴府办的,没办法不见。
吴依几乎可以预见生辰过后,甚至在生辰当天,那些七大姑八大婆会跟自己说些什么。
不管是娶亲还是让自己帮衬族中兄弟,她都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