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相处下来,两位刺客对吴依彻底放下了心防,对着吴依掏心掏肺。
吴依不但知道了他们叫李敏宰和李敏海,他们家里有几口人,分别什么样儿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吴依也趁机向他们普及着大幽的政策,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参差。
“大幽虽然也还不富裕,但是陛下一心为民,定下不少有利民生的政策,还积极创造方便农耕的器具,百姓们虽累,但心里有奔头,倒也能苦中作乐。如今陛下又开始推崇行商之事,大幽必定会越来越好。”
“我们高丽地少,种什么都没个好收成,王从不为我们考虑,只知道一味索取......”
“你们是没投身到好地方,做完这件事后,不如搬到大幽来过日子,只要人勤快,总能挣出一份好生活。”
猛灌鸡汤之下,两名刺客已经开始向往在大幽居住的生活,言谈间已经从“你们大幽”变成了“我们大幽”。
“吴大人,你跟他们说什么了,这么高兴?”
“说让他们办完事来大幽住。”
高直委婉提醒:“此事并非易事。若两国之间可随意出入,岂不乱套?”
“那他们为何能来到大幽行刺?”
“必是哪里出了疏漏之处。”
呵呵。
吴依没再去深究,闭关锁国如高丽,永难强盛。
不是等着将所有人都耗死,便是等着被其他国家占领。
只有包容开放的国度,才能不断因为新鲜事物的涌现而不断发展壮大,比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自强不息的同时又能学习他国所长,不断吸纳外国的核心技术,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才是大国生存之道。
“吴大人,他们就算是来了大幽,如果不同登记入册,亦会被赶得四处流蹿,过不上安稳日子。”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只要陛下愿意,那这件事便能做得成。”
但这并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高丽要到了。
“两位,进了高丽要怎么做?可还记得清楚?”
“明白。”
没几日,牛大喜便见到了那个用假银票买秦越性命的人。
李家两兄弟一左一右反扣着他的胳膊,押着他到了高丽和大幽的交界之处。
吴依打量着那人,大饼脸、塌鼻梁,个子也不高,曲型的高丽脸啊。
“你当真不是高丽人?”
“哼!”
“哟,还嘴硬。高直,给他点颜色瞧瞧。”
虽是新奇的语言,但高直硬是从吴依的语气和小表情里明白了什么是颜色,直接一拳就打在了对方本就不怎么明显的鼻梁上。
鼻血涌现,那人似是难以置信吴依会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高声骂起她来。
“还不服?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高直跟她这几天,早已把她的脾性了解得八九不离十,出手如电,对方的大饼脸很快就肿起来变成了包子脸。
现在就算是他想骂也骂不出个所以然来,没一个字能说得清。
“把他绑起来,关上两天,不给吃喝,我倒要看看,他能强硬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