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西的小摊十分成功。
她东西美味独特,价格公道,又和身边别的小摊没有撞品。一切顺利得不像话。
苏行中午下午都来帮忙,顺便也带了书院不少学生过来吃东西。小摊的生意稳定了几天,苏父苏母也越来越上手了。为了之前和苏行商量的卖配方的事,宁西在放调味料这件事情上十分严苛。
人再多生意再好的情况下也绝对毛躁,严格按量放,以确保每一碗,每一天的东西味道没有差距。
根据这几天的情况,宁西最后确定了小摊的经营种类:热凉粉、酸辣粉、麻辣烫。
麻辣烫光吃菜也不行,所以宁西让苏母蒸了一大锅白米饭和许多馒头,陪着麻辣烫卖。这样又多了一批来他们摊位吃东西的人。
因为在老张家放东西的原因,宁西送了他们一小罐辣椒酱,别的就看他们的悟性了。
老张叔的龙须面主打一个鲜香,搭配宁西他们的任何一个配方都会丧失掉龙须面原来的精髓。但若是不重口味麻辣酸辣,直接用茱萸或者山葵搭配,就再好不过了,佐以花椒,和现代的藤椒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鲜的茱萸和花椒,没有更加繁琐的工艺,搭配老张家的面条,绝了。
宁西自己已经在家试过这个配方了,美味得不行。但宁西不想拉仇恨,所以他们一直没有卖。
他们的东西价格公道,薄利多销,几天下来数钱的时候,去掉成本,竟然赚了整整1500文铜钱,换成银子的话也有1两半了。
但是他们的辣椒酱也只剩下一半了。生意比预计的要好许多,辣椒酱也用得快了许多。
苏母激动得不行:“这几天就1两多银子,那一个月就有6两了。”
苏父之前给人家做工,干满一个月也才5两银子,但是很少能有干满一个月的活,也不是每个月都有活干。
苏父也高兴,但是他比苏母想得更多些,他把钱全部放到宁西手里:“丫头,你后面要做什么只管做,要是钱不够家里还有些。我和你阿娘听你安排就行了。”
“真的?”宁西有些意外。
“当然了。”苏母也附和:“做生意哪有不掏一分钱的,老天爷眷顾,咱们自己也得动脑子不是?”
他们不傻,怎么可能不知道辣椒酱的重要性,天天跟着出摊,自然也知道辣椒酱还剩多少。
他们相信宁西有别的办法,也愿意支持宁西。
宁西收下钱:“行,那我可就放手折腾了。那这几天就要多辛苦阿爹阿娘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