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96章·城西哨站(1 / 2)

装甲车到达宜居市主城时,天黑得像泯灭掉的良心。

被核弹炸毁的城市,残如一地碎玻璃渣。昔日的高楼广厦全都不见了,只有面貌模糊的坚固地基,彷徨地提醒着此地曾是繁华的大城市。

战前的宜居市人口有近千万,如今只剩三万不到幸存者躲在地下艰难求活。从下车的那一刻起,一股肃杀又惨烈的厚重气息便突破静姝的防化服,将她重重束缚。她能感受到无数孤魂在周身麻木游**,她能听到无数恸哭在空中连绵交响。她虽没有经历那个大灾变时代,但沙尘砸在头盔上的淅淅沥沥的声音,没有一声不是痛苦的呼喊。

牛向东将装甲车停在一处断成数截的桥墩之后,拧亮探照灯示意静姝和吴疆跟着他步行进入宜居主城。联军安全部队的监视区很广,继续乘车深入极有可能会被发现。他们不得不带上两个小时的氧气罐,在被犁过的城市里加紧赶路。

主城内,有多处联军安全部队的哨点,每天也有巡逻队在城内来来回回。巡逻队的巡防任务,并非是针对外来入侵者,而是检查地表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狂风、雷暴、酸雨,远比人要危险。

牛向东担任吴疆父亲的警卫队长时,随同吴头领来过几次宜居地下城。地下城的具体情况,他脑海里也有一张详尽的地图。按照约定,他们需要在午夜之前,赶到城西的哨站,暗线会在哨站内接应他们,并将他们带入地下城。

流浪者的防护服相对老旧,一套足有20公斤重。普通人穿着防护服在平地上慢走都不容易,更别提要穿这副盔甲在废墟里赶路。从营地到宜居地下城有不下三百公里,装甲车开来,足足花了三天时间。途中的安全屋比不了营地,补充完燃料、氧气、食物和饮水,三人几乎没怎么休息就早早上路。

如此紧密匆忙的行程,严重消耗了大家的体能,以至于步行不到十分钟,吴疆就开始气喘吁吁。

这几个月来,吴疆沉沦消瘦得厉害,又没日没夜地浸**在奇幻世界,身体早不如从前,甚至连静姝都不如。静姝见他步履沉重地走在最后,时不时便去搀他一把,但都被他拒绝了。

静姝从小跟着三个哥哥学习格斗技术,直到三个月前营地被毁,教练员不幸身亡,她才中断了练习。现在的地堡空间极其狭小,手脚张开就能碰到四面墙壁,加之日常事务繁重,训练的事情实在是有心无力。二十分钟后,她也开始气喘吁吁。

身体健壮的牛向东一边鼓励他俩坚持,一边警惕监控摄像和巡逻队。大家的时间很充足,氧气带得也足够,所以每走一刻钟,他便示意两人休息一会儿。如此在空寂的夜里步行了一个小时后,一座方方正正的混凝土建筑出现在了进城大道中央,那便是联军安全部队的哨站。

“我们的接头人姓吴,跟吴头领是同乡,代号‘鹌鹑’,战前就在联军军部做些文职工作。战争结束后,大家中断了联系,直到前几年他调回宜居地下城,我们又重新联系上了。”

躲过哨站上方巨型探照灯的扫视,牛向东将静姝和吴疆带到一处高高隆起的碎石瓦砾之后,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探照灯,朝水泥堡垒内上一条砖头大小的玻璃窗闪了闪,这是双方接头的暗号。

“这个人,靠谱吗?”吴疆用略带怀疑的口吻问。他的怀疑无可厚非,因为宜居地下城这么多年,并没有为流浪者营地做多少贡献。营地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几乎都从云岭地下城获取。他不明白,父亲几年前远赴数百公里外的宜居地下城发展暗线是为了什么。

“靠谱。据说鹌鹑小时候在河里游泳,差点溺水死了,是恰巧路过的吴头领救了他一命。鹌鹑这些年为营地提供了不少宜居地下城的情报,虽然并没有太多价值,但吴头领一直很重视宜居这座地下城。”牛向东一边闪灯一边回复。

他这一说,弄得静姝有些糊涂,“干爹为什么这么重视宜居地下城?这跟我们营地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其实,吴头领早就料到,石龙谷的营地不能长久。流浪者想要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地下城。我们虽在云岭脚下,但进驻云岭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吴头领才退而求其次,看中了各项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的宜居地下城。有了地下城,我们就能凝聚其他流浪者。只有将松散的流浪者凝聚在一起,我们才有实力与联合政府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