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1章 正面作战(2 / 2)

装备到位,推进的速度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比犹豫不决试探着向前的印军快多了。

在他们一路推进的时候,桑德西姆上校也盯着这支小部队。

缅北华人自治区的小股侦查部队每天都在前线活跃,各种偷袭,神龙不见首尾。他派人四处拦截,搞得头大无比。

现在居然不偷袭了,公然顺着大路组了一个车队过来,是有多嚣张?

看到前方侦察兵的报告,桑德西姆上校脸色很不好看。

很明显,派去做诱饵的炮灰没有起作用,伏击计划暴露了,对方已有准备。

有无人机掩护的情况下,埋伏在山坡两侧树林里的装甲部队稍有动作就会被发现。无法达成突然切入战场的效果。

他已经估算到了,最多再过半小时,这支嚣张的侦查部队就会发现他的独立装甲团,嘲笑一番,然后撤退。

旁边有个参谋说:“这些反叛的华人太嚣张了,明白挑衅我们,难道就看着他们这样向前推进吗?”

桑德西姆上校想了一阵,摇头说:“只要他们没进入伏击圈,我们就不能贸然出动。实际上,就算他们踏进了伏击圈,要不要出动也是个问题。

这车队规模,没有几个小时拿不下来,他们后面一定有增援部队,我们兵力不足,到时候会打成消耗战。

我知道中将的战队就在后面,但他们什么时候能投入?我并不敢保证。”

这位老上校在北方和帕吉斯坦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凭借直觉,他很清楚眼前是块硬骨头。

这支行动迅速的悍马车队装备精良,头上的无人机侦查范围覆盖周边数十公里。伏击圈的部队一旦行动起来,不可能不被发现。

或许这就是对方的意图,用一支轻捷剽悍的小部队前来试探,就像趟地雷阵。

桑德西姆上校揉了揉额头,感到头疼。

要命的是,明知对手将如何行动,他却没有什么反制措施。

入缅以来的一次次小规模袭扰,上校记忆犹新,对方切入之犀利,撤退之果断,无一不是他羡慕但又做不到的水准,他现在唯一拥有的优势,可能就是人多。

独立装甲团实际上有师的编制规模,人数绝对占优,但行动缓慢,抓不住眼前的小部队。

编制太乱了,上面一股脑儿把各种装备都塞了进来,连战车都不统一,同一个连里混编着俄式战车和印地亚自产的阿琼,负责修理维护的单位头大如斗。

桑德西姆上校也头大,但没有办法,辛格巴尔中将催得紧,每天都要进度报告,他连调整编制的时间都没有。

消灭一支五百人左右,装备轻装甲车辆的精锐步兵,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算事先安排伏击,以有心算无心,也要激战一天才能拿下。

对面的抵抗意志要是够坚决,几天拿不下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