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5章 第一车混凝土(1 / 2)

早就听说这个叫陈凡的思想觉悟高,如今听陈凡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刘超算是见识到了,当即狠狠一拍大腿说:“好,那咱们就认认真真地干,让他们见识一下咱职业监理人的素养。魏海洋你觉得怎么样?”

魏海洋说:“我倒是没意见,不过下次你能拍自己的大腿吗?”

又过了几天,工地就要开始正式灌注桩基了。水下桩基的浇筑与陆地上的不同,方案简单来讲就是两种,一种是把水先处理掉,直接在干涸的河床打桩孔,然后灌注。但这种方法要先建围堰,就是把要打桩的工程部位围起来,再用抽水机抽出里面的水。

这种方案工期比较久,工程费用也高,不适用于田黄镇的这种小桥。

另一种就是带水作业,采用水下灌注桩技术,一边在水下钻个深孔,下钢筋笼,一边用特殊方法“隔绝水”,再把混凝土稳稳灌进孔里,最终形成一根完整的“桩”。

与前一种方案相比,这种方案工期就比较短,花费也比较低,技术难度也不高,比较适用。

与监理费用不同,业主这次与施工方签的是非定额合同。可以理解为施工花多少,就找业主报多少。

所以,对于业主来说,为施工方省钱,就等于是给自己省钱。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质量问题,因为有可能大家都为了省钱,而用了差一点儿的材料。

第一个桩孔已经清理出来,泥浆护壁、钢筋笼也都已经下放,如今就等着第一辆混凝土搅拌车来到,就可以直接用泵送车把混凝土泵送进桩孔了。

由于是第一根桩基浇筑,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除了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人,镇政府的人也来到了现场。

他们特意选了个黄道吉日,放了些鞭炮和礼花,寓意开工大吉。

陈凡和施工试验室的王大友,一起拿着测试混凝土坍落度的设备,等待着混凝土搅拌车的到来。

镇长问:“他们拿的是什么东西?”

刘超怕专业术语镇长听不懂,便试着用大白话解释说:“那是做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就是看看混凝土是稠还是稀。如果一会儿测出来的坍落度高,就证明混凝土稀,用泵车也好泵送。如果太稠的话,泵送会有难度,混凝土的流动度也不好,就好比和面团,面太硬的话,不好和。”

魏民生镇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么说,这个什么什么度,好像还很重要?”

刘超补充道:“相当重要。”

十分钟后,第一辆混凝土搅拌车终于如期而至。

陈凡把坍落度板、测试桶和捣棒放在了地上,简单地用水湿润了一下,然后对魏海洋说:“待会儿我们做坍落度的时候,你记得拍照,上传到系统。这是我们监管的第一步,必须严格按程序来。”

魏海洋早就把手机准备好了,他看着陈凡竟然亲自帮助施工方做坍落度试验,一点儿架子都没有。除了在济邹快速路,在李向西的指使下,他听说过他们圣地监理给施工方做过坍落度和混凝土试块,这么多年以来,魏海洋还真从来没见过哪个监理亲自做混凝土坍落度的。

当然,这个工地比较特殊,项目部试验室的人看起来好像不那么专业,陈凡必须亲自为他演示一遍。

只是这一测,竟然测出来问题了。

本来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应该在180±20,结果一测,只有不到90。说明这车“面团”太硬,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