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叹息道:“我也知道你们很难同意这个办法,但你们扪心自问谁敢否认这是个好主意,三路分兵,可以分散易土生的兵力,即便他亲自指挥的军队可以保全,那么另外两路势必全军覆没,到时候,他再也无法翻身了,我已经把所有的后果全都算计了一遍,我敢说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不,应该是说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干掉他。”
众人听了这番话仔细一琢磨貌似也是这么回事儿,但是实在是冒的风险太大,轻易的不敢答应啊,不过要是失去了这次机会,万一洪承畴真的被查出来有问题,以后可就光剩下再走的份儿了。
经过大家的一番沉默、思考、商量,最后决定回去向自己的国主报讯。乌斯藏群龙无首,只有交给各位大臣去讨论。
使者们回国半个月,洪承畴每天都给他们施加压力,不停地派人通告最新的情报,什么易土生又制造了多少大炮,又生产了多少粮食,又和葱岭以西的多少国家结盟,对中亚构成了无法形容的威胁,等等等等。
到了最后,各个国家的国王感觉到易土生的威胁实在是太大,而洪承畴又绝对是他们忠实的盟友,于是把心一横,就答应了下来,再次派遣使者正式的和洪承畴商量这次行军的具体情况。
洪承畴也没有别的要求,主要就是几句话:“大家听着,大明朝锦衣卫的势力你们是清楚的,我的军营里也许就有好多的密探,咱们在密室里谈话还不打紧,若是公开的军事行动,就绝对不能作假,一旦作假势必就会被发现,若是发现了,势必就功亏一篑,所以我们要假戏真做。”
“什么意思,难道真的让我们死人吗”
洪承畴长长叹息:“这位大人,今天死几个人,也是为了将来烧死一个国家的人。完全是为了你们的国王考虑,你觉得怎么样”
众位使者和带兵的将军,也都开始认识到洪承畴这个主意的确是万中无一的妙计,再加上国王已经相信了洪承畴,已经看开了,他们还有什么放不开,虽然心中很不乐意,但是为了大局着想,也就答应了下来。
“好,就这么办吧。”
千秋霸业第九十七章新书发布大唐风流行
更新时间:201331416:55:26本章字数:2699
兄弟们,感谢大家两年来的支持,这本快要完本了,我的新大唐风流行今天已经正式上传了,请大家务必一如既往的支持一下,兄弟满地打滚感谢大家,内牛满面啊。。。文字首发谢了,兄弟们。
几乎是在半个月之间,尼泊尔的军事要塞格拉尼库斯河失守重镇戈尔迪瓮城落在洪承畴的手中,明朝的军队隔着只和首都相距不远的比那鲁斯河向对岸眺望,城内的人头攒动已经历历在目了。
在另一个方向明军成功的越过了兴都库什山,抵达天竺国最后的一处天险科布尔地区,这里有着著名的巴沙石磊,两侧有陡峭的巨石与平原隔开,据说连飞鸟都无法飞过去,此前洪承畴曾经两次在这里受阻而被迫收兵,这一次他却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攻陷石磊,成功的逼近了印度河。
乌斯藏的战斗力虽然薄弱,但是他们的地形最危险要,明军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攻破了唐古拉山口接近了拉萨,准备对布达拉宫发起进攻。
洪承畴只用了十万不到的军队就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战绩,所以,他赶忙向朝廷报信,说自己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并且表示目前自己已经兵力不足,最好请假皇帝陛下亲征,以便大明朝可以成功的占领三个邻国。
易土生接到报告之后也非常的兴奋,长久以来,这三个国家的确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光是反击他们的骚扰一年所耗费的金银和粮食就无数了,更何况堂堂的中原大国,怎么可能长期的容忍他们,早晚都是要并入图的,所以,他立即决定带兵亲征。
当时厩附近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马,水陆两军都不缺乏,祖大寿、花胜都在附近,就连军舰都已经开始在塘沽口一代集结,这是准备用来强渡印度河使用的,相信到时候,一定能够把天竺人给雷死。
这段时间之内,洪承畴的战报像雪片一样飞来,易土生也是心急如焚,集结了将近四十万军队之后,便命令后续部队让祈秉忠带领,自己带着四十万大军先行开拔,这一次他不敢轻视兵力的作用,因为毕竟要面对三个国家,人少了实在是顾不过来。
易土生决定走水路,调动所有以前和最近生产的蒸汽炮舰还有风帆炮舰,由于大明朝这段时间里经济发展的不错,所以兵工厂的任务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蒸汽炮舰已经上升到了四十艘,而且在炮火打击和装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十万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都上了船。
一路海风,只用了十天的时间,易土生就抵达了印度河的入海口,经过了一番海上较量,几乎是没有费什么力气,易土生已经打开了入海口,直接挺进印度河,来到了和洪承畴相距不远的一座港口。
洪承畴得到了消息之后立即就来参见,“假皇帝陛下真是神兵天降啊,末将早就盼着您到来了,您一到这里,天竺国注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了。“
易土生握着洪承畴的手说道:“老洪啊,洪大将军,真是太辛苦你了,全国人民都在感激你呀,这一次你可以名留青史了,足可以比你古代的战将管仲乐毅了,居然一下子就为寡人打开了三个国家的国门。”
“陛下您谬赞了,末将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打开国门之后,末将还有末将的手下都已经疲惫,再也无力向前推进,假如不是陛下您如此迅速的感到,末将可能就要退兵了,说来说去,这还都是您的功劳,跟末将没有半点关系。
易土生心想,洪承畴还真是挺狡猾挺知道进退的,这话说的相当得体,当大将的防止功高震主遭到清算就是要有这种居功不傲的态度,好,不错,非常的不错。
“废话不说了,请问洪帅下一步咱们怎么办”易土生问道。洪承畴说躬身道:“一切听陛下的差遣。”易土生连忙摆手:“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不太熟悉,听你刚才所说的话,似乎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咱们不用拐弯抹角,请说出来,有道理的我一定支持。”
洪承畴在心里赞了一句:难怪易土生可以纵横宇内没有敌手,此人无论是智力还是魄力都是生平仅见的,就武功而言更是前所未有的传奇人物。
洪承畴也不客气了:“既然陛下这么说,为了国家大事,末将只有僭越了,末将的想法是,我的军队已经疲惫,而且熟悉这里的情况,最好是作为后援军,而陛下您带来的军队则是生力军,又是战精锐,最适合攻城略地,在陛下您的亲自指挥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