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57(2 / 2)

“好,朕准奏,请易大人退朝吧。”

易土生冷笑了一声,大踏步的走出殿门,张维闲跟着走了出来。易土生握着张维闲的手道:“张大哥,先皇死的蹊跷我怀疑是被魏忠贤和福王合谋害死的,而且先皇明明下令传位给当今太子,魏忠贤居然拥立福王登位,这简直就是某朝篡位,我易土生虽然不才,但也愿意已死报效先皇,拥立太子复位。不知道张大哥意下如何。”

张维闲颤声道:“易兄弟忠肝义胆,张维闲佩服得很,不管你做什么决定,老哥哥都跟着你一条道走到黑。”易土生道:“我现在就去北镇抚司控制兵马,稍后皇宫再见。”张维闲知道这件事非常凶险,一不小心就要掉了脑袋,正色道:“小心东厂”易土生答应一声骑马而去,一会儿就出了宫门。

锦衣卫的十大千户还是原来的那班人,易土生一到北镇抚司这群人就围上来嘘寒问暖的拍马屁,易土生心想:还好,自己还可以控制局势。寒暄了一阵之后,易土生吩咐道:“现在京城中出了大事儿,易土生奉命掌管北镇抚司负有保护京畿安全的责任,众将当协助我铲除奸臣,不得有误。”众将一起轰诺。

田吉道:“不知道王爷有什么吩咐让我们去做。”易土生道:“立即封闭京城九门,任何人不许出入,集合所有的锦衣卫沙场待命,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征调一兵一卒,违令者格杀勿论。”田吉道:“街上是不是也要派兵把守”

易土生道:“民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不得擅自外出,主要大街全部封锁,有人外出者全部格杀,不得有误。”田吉等人纷纷领命而去。

安排好了这些事情之后,易土生又回了一趟家,命令三百名玄衣剑手紧守家门任何人不得出入,有擅入者,杀。柳如是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易土生也没时间跟他们解释,全家都陷入一片恐慌中。

这边再说魏忠贤和弘光帝。

魏忠贤扶着弘光帝朱常洵回到后宫,朱常洵又怕又气,拍着桌子叫道:“这算什么,这算什么,难道易土生他反了不成,难道他真的要公开和朕作对,你立即去召集东厂的兵马,朕要灭他的九族。”

魏忠贤叹道:“皇上息怒,皇上息怒,现在不是明着和易土生闹翻的时候,他手中有十万兵马,还有五六万锦衣卫,整个京城都在他的控制之中,老奴的东厂只不过一万多人,恐怕难以和他抗衡,耽误之极是把他犯上作乱的消息传出去,召集外兵入京平叛。”

朱常洵厉声道:“目前天下大乱,所有的兵马都派出去镇压农民军了,还有谁的兵马可以征调”魏忠贤眼珠一转道:“奴才倒是想起一个人来,此人手中兵马超过二十万,而且对皇上忠心耿耿,又近在眼前,正好用来平叛。”

朱常洵道:“你说的那个人是谁,我怎么想不起来”魏忠贤道:“这人就是宁南伯左良玉,他坐镇武昌兵多将广,如果把他找来,易土生必死无疑。”

朱常洵道:“根据历史经验,凡是召集外兵入京平叛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你觉得左良玉这个人的忠心如何”

魏忠贤早就收了左良玉的重金厚礼,当然一心为左良玉说话,振声道:“左良玉乃是将门之后,忠心耿耿,英勇善战一代将才,皇上千万不要犹豫,请立即写下招数,老奴这就派人去传旨。”

朱常洵道:“易土生已经控制了京城九门,我们的人肯定无法出去,你有什么办法”魏忠贤笑道:“老奴手下也有很多飞天遁地的高手,小小的几个城门兵谅来还拦不住他们,皇上请放宽心。”

朱常洵大喜道:“这就好,你速去速回。”说完,立即给魏忠贤写了一份诏书。

开疆第七十四章摄政王

更新时间:2011101010:19:10本章字数:2240

易土生没有想到朱常洵居然会想到召集外兵入京勤王这一招,所以并没有在城门口安排下什么重要的高手,而魏忠贤对此事却是非常重视,派出了东厂第一杀手辣手书生亲自前往武昌征调左良玉。辣手书生轻功了得,在夜间秘密的飞上城墙,潜出城外,让易土生一招失算。易土生还蒙在鼓里呢。

第二天一大早,易土生自以为已经完成了对京城的封锁,胜券在握,特地挑选了三千名铁甲军手持利刃闯入宫廷,召集朝会,不多一会儿功夫,各路大臣纷纷到齐,在大殿上参拜皇帝。还没到摊牌的时候易土生也跟着参拜。

参拜完毕之后,受到易土生指使的兵部尚书张鹤鸣首先出班启奏:“启禀皇上,臣有本启奏。”朱常洵道:“爱卿有话请说。”

张鹤鸣道:“平西亲王易土生此次带兵出征功勋卓著,一举征服西方六国,可谓大明朝开国以来前无古人的大功臣,而朝廷之中先皇早逝,正是用人之际,皇上您对于朝政上的事情还不太熟悉,需要辅弼之臣,所以,臣大胆启奏,请皇上封易土生为摄政王,让他摄理朝政,皇上也可以多多的休息,这实在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儿。”

一些见风使舵的大臣,见到易土生兵权在握,威胁皇帝,纷纷顺着张鹤鸣说话,以前站在魏忠贤一边的高第,第一个站出来道:“没错没错,张大人说的没错,平西亲王劳苦功高,应该委以重任,此举对朝廷大大有利,大大有利。”阮大铖也站出来道:“请皇上立即下旨册封,以便稳定朝政,巩固社稷。”

魏忠贤怒道:“摄政王是个什么官职本朝自建国以来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摄政王这回事儿,这件事儿万万不可”吏部尚书钱谦益站出来道:“摄政王这个职位自古就有,怎么能说从来没听说过呢,臣身为吏部尚书的早就听说过了,张大人这个建议非常好,请皇上立即下旨。”兵部侍郎常龙,也站出来道:“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