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0(2 / 2)

易土生脚下的这艘旗舰,号称五牙巨舰,甲板上楼起五层,高达十二丈,每艘巨舰可以容纳一千五百余人,五桅布帆张满下,巨舰可以快似奔马的速度,朝着运河下游的南京开去。这样的大船是按照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改造的,非常的雄壮威武,易土生一共建造了十艘,其余的虽然比这些船小,但也非常的可观。

尤其是当中的这条旗舰,模仿皇宫的形势建造,除了第五层驻扎官兵之外,第四层是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小皇帝每天都要在这里上朝听取大臣们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从全国各地紧急送来的;中间两层有一百二十个房间,都用金玉装饰,是皇上休息娱乐的地方;最下面一层是太监和宫女所居住的。

整个龙舟的外观造型名副其实,就是一条巨龙,前面是昂然的龙头,后面是高翘的龙尾,一排真龙天子的无限威严。穿上兵甲列阵,旌旗猎猎非常壮观。

这次远行,皇上册封易土生中军统帅,远行的一切事宜都需要向易土生禀告,而魏宗贤则被封为后军统帅,负责皇上和皇后以及嫔妃们的安全。大队人马开始陆续的登上巨舰。如果这时候乘坐直升飞机从上往下看一定会为当时的富贵景象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皇上、皇后站起身来走到船边,他们穿着崭新的龙袍凤服,头顶这金围玉盖的黄金伞,指指点点欣赏运河的景色。

小皇帝心潮起伏,深为易土生的安排而满意,一张脸都被眼前的景象刺激的兴奋而激动的涨红起来,在阳光和水波的映照下烁烁发光。小皇帝大声喊道:“传朕的旨意,安平郡王建造大船有功,赏赐黄金一千辆,宫女十名,钦赐。”

小太监急忙去指挥台上给易土生传旨,易土生领旨谢恩,心里却在想:小皇帝分明是在走杨广的老路,可惜他自己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死活哩,管他呢,老子来到这个时代里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和美人的,只要我自己痛快就完了。

一阵清风迎面吹来,徐徐而过的清风里,夹杂着一阵阵隐隐约约的歌声。渐渐地小皇帝挺清楚了,那是高亢、嘹亮、粗犷的船工号子,小皇帝知道,这是船队即将要远航的讯号。易土生目光炯炯的望着那些拉纤的传功,神骏的回头看了一下屹立在左右两侧的曹化淳和吴孟明,下令道:“传令,起航”

吴孟明和曹化淳当然不会傻乎乎的跑到每一条船上去传达命令,因为这些船都是用旗语来互通消息的,只见他们展动旗帜,无数条豪华的宝船同时起锚,扬起风帆,顺流南下直奔南京而去。两岸上的十万锦衣卫和十几万骑兵,跟着一起运动,水陆并进浩浩荡荡,威风的好像玉皇大帝出巡一般。小皇帝凭栏眺望,看到这一盛况,惊叹的有些说不出话来了。他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了一句:“真是好景致,真是好景致啊”

小皇帝回头一看居然是陈太后,笑着走过来拉着陈太后的手说:“母后,母后,您来看看,看看朕的大明江山是如何的富丽堂皇,如何的海阔天空,这一次要不是小易子,咱们母子恐怕一声也见不到这样的景色了。”陈太后也由衷的赞叹道:“小易子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儿了。”小皇帝道:“可不是,母后也应该好好的上次他呀”

争天下第五十九章一路繁华

更新时间:2011101010:14:27本章字数:2258

无数条战舰跟在龙舟的后面缓缓行驶,在浩瀚宽阔的运河河面上犹如过江之鲫不绝如缕。

皇后张嫣平生第一次乘坐这样大的船,第一次在船上行驶如此漫长的旅程。她对一切都觉得无比新奇。

船队起航之后,张嫣在宫女和冯贵人、丽妃、贤妃、淑妃的陪同下把龙舟上上下下看了个遍。比起京城的皇宫来,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宫殿少了许多刻板和森严,多了浓浓的人情味,多了自然。宫殿漂行,两边的田园景色,头上的高天流云,都在不停地变幻,一会儿一个样,眨眼就变换一次景色,不想在陆地宫殿里面那么单一枯燥。人在船上,船在画中,认得心境也就随同这副自然画卷一样清理明朗起来。这种心境,在高墙深宫里是不会有的。张嫣觉得,自己已经有好久没像此刻这样舒展开朗了。

这时,船队行驶了一段水程,渐渐的接近了中午,慢慢地停了下来。

为了方便皇上巡游,运河沿岸每隔四五十里,就修造一座六角花亭,这时仿照隋炀帝的行宫修建的,用来供皇上歇脚。当然,易土生还没荒唐到命令地方政府修建几百座行宫供皇上休息,再说时间上也来不及。就是这一座座的六角花亭的建造,地方政府盘剥贪污之后,也使得当地百姓不堪其扰了。

船队来到六角花亭之畔都要停一停,看看皇上是否累了下船休息。如果不下船,就会很快继续前进。如果下船,那么就会地动山摇,动静大的不得了。

张嫣透过窗户向岸边看了看,河堤下、御道上、田野里早已经是人山人海。远处,在夕阳的辉煌里,还有一队队、一群群的男女老幼,推车挑担往这边走来。都是给皇上和大军供应饮食和水果的。

张嫣吩咐身边的侍女说:“岸上吵吵嚷嚷不下去了,在船上图个清静。”可是冯贵人和丽妃却不这么想,她们两个年纪小都是十八九岁,非常喜欢热闹,不但喜欢热闹而且还摆架子,平常对皇后也不怎么尊敬,听到张嫣这么说根本就不理睬,对视了一眼,带着自己的侍女出船舱去了。

为了衬托大明朝的盛世,让小皇帝和陈太后高兴,临出门的时候,易土生特意下了一道命令,告诉那些负责护卫的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步兵们:巡游的船队经过的地方,百姓庶民前往观瞻,任何官吏、军卫不得干涉阻拦,以示天子威仪,大明法度。

另外,易土生还用皇帝的名义下旨:凡是船队所经过的州县,五百里以内的地方,必须弓弦酒肉,有贡献不足者,按照差额多少,将地方官员处以降职、面馆、流放、杖责甚至斩首示众等处罚。

有了皇帝的旨意,运河沿岸百姓潮水一般用来。观望这千百年未有的盛况,比元宵节看灯会还要热闹百倍。纷纷涌来的人群中,还有许多人肩负着地方的官差,为皇上的船队送酒菜和送贡品。

不一会儿,便有十几担酒肉食物送上了龙舟,除了山珍海味,水陆佳肴,还有一种无花素丝绢。这种丝绢薄如蝉翼,隐隐透亮,一批数十丈长,重量却不足半斤。还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封装上写着:“鸡鸣绢”。

张嫣看着这这东西,心想:但是这些食物就已经价值几百两银子了,若是大批量的供应,岂不是要几十万两银子,也不知道随从的百官是不是都吃这种食物。

随船的宫女们看到这些丝绢不住的称奇,七嘴八舌地问:“怎么叫做鸡鸣绢,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贤妃朝着张嫣努努嘴说:“这还要请教皇后娘娘的。”

张嫣小时候曾经学过几天纺织,他掂起一匹丝绢说:“这是南方的一种轻纱。在江南、桑蚕一年四五熟,蚕丝极多。姑娘们都很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