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玖出去张罗铺面,得了一个金边银角的嘱托,没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要就要一个热闹的场所。
初七,年味儿基本上也就淡了,百姓急不可耐的呼吁开工;从来都是地里捡吃食的他们想着芒种的时候还有个小停歇,不如趁着这功夫赚钱。
安宁现在是一个大舵手,从鱼丸到烟花再到她这,抽检着所出的物品,免得有任何的疏漏。
这几日她为自己物品注册商标,百姓们就自己所在的位置给所做的商品起名。
有的百姓认为没文化不参与,安宁便说名字一旦征用,最少五十个铜板。这消息撒出去没处干活的地方人声鼎沸,一边干着活一边说起的名字。相互问询,相互又打击,一时间沉闷的做工变得热热闹闹。
又说起注册商标名他们给的意见非常贴合实际,不是秦安氏就是安秦氏,就商品名字得到最多的是雪花鱼丸、雪白鱼丸雪鱼丸;鞭炮名更是层出不穷,叫的那叫一个有意思;什么轰天响轰天雷,炸天际撼天地响彻天,变得法的往出叫但都挺符合实际的……
安宁笑呵呵的回屋整理他们说的名字。其实就起名这一块儿根本用不着别人,但是为了凸显文化的价值,识字的重要性她时不时问课这方面,促使他们有功夫的时候多学一些字。
青柳的丈夫倒是一个雕刻小能手,他刻出来的字字体优美,符合古风古韵,这可能强强联手的人都是这时代的人。
后期安宁没放他去别处做工,给他单独找了一份活计就在竹板上雕刻字体;近秦玖学习之所能,榨干他认识的每一个字,只要有闲暇就在竹板上填字。
这些字体从简单的笔画到繁复的笔画都是分类放的;百姓最初拿的都是有简单笔画的,这几乎成了每天下工走的一道程序,兜里一边揣钱一边揣着识字的竹板,一个个高兴的很。
要知道认字那是有钱人干的事儿,他们就是泥地里滚出来的泥腿子,真没想到有一天能够识字。
这认字不同于写字,安宁要求每个人至少认识一百个字,如果你还能认识的更多十个字五个铜板,连续考核三天就能领钱。
这样的好事一推出,年纪大的也跟着来识字,毕竟这识字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等于变相的挣钱。虽然钱挣的少但是不出力呀,年纪大的也就不排斥了,和着儿孙一起学字。
这识字和写字是两码事。安宁不急着让他们写,先让字体和他们认认门;回头写字的时候她打算用自己的简化字,这样可以独成一体,还能让他们不脱节这个时代。
万一读书识字受了启蒙,村里出个秀才呢,所以没让他们一上来认识简化字,实打实的从这里的基础开始,一步步的来,想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呢,事来了。
她这还想稳扎稳打的来,让百姓启蒙开化;虽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她也势必要将上下而求索。
但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不少,甚至有些事闹到她的跟前。
二丫和翠花领竹板的时候吵了起来,宋有根二话不说领到了安宁跟前儿,甚至怒其不争的看着自家闺女。
安宁看一眼就知道谁对谁错了,先问了翠花怎么回事,这个人支支吾吾也不说。
二丫道:“她有脸说,居然把咱村的买卖告诉别人,你怎么没去手把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