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在兵团老职工的鼎力相助之下,“种子锦囊”这个项目不再是胡梭跟林教授寥寥几个人的远征,反而就落地开花了。
每每无人机嗡嗡嗡起降的时候,田埂上的人们都会抹一把汗,然后看着它,脸上挂着一抹笑意,仿佛它就是兵团农场圈养的一只鹰隼。
渐渐的,农场里传唱着一首童谣——
古有神鸟的故事,它衔枝飞万里,飞过的地方都成林。
咱也有铁鸟儿,嗡嗡嗡翅膀有劲,肚子藏着种子锦囊。
铁鸟儿飞得高,又射得远,种子都钻进了沙地里。
沙鼠咬不动,蝎子嫌味苦,种子破壳待明天。
汲取夜露,雨水滋养,清风轻抚,种子娃娃就生根发芽。
星星点点,给沙漠农场编制了一条绿色的围巾。
新疆本地人的唱歌跳舞的基因觉醒,他们就用歌曲传唱的方式来讲述无人机在沙漠飞播种子的故事。
放学的路上,孩子们就传唱着这歌谣,穿梭在试验田的田埂之上。他们成了试验田最为忠实的“巡查员”。
书包都还没有放下,总得呼朋引友得去试验田上转转,巡查一便。
黄发垂髫、欢声笑语;对于他们而言,这片沙地仿佛就真的埋着什么珍贵的宝藏似得。
有的时候,他们在比赛谁找到的新苗多,有的时候则在那里捡起那些“子弹”,其实就是一些实验失败的呈子弹状的种子锦囊)。
“哎,你砸没钻进去呢?等着夜间沙鼠来吃你吗?我来帮你一把吧。”仿佛能跟种子锦囊里面的种子对话那般,孩子们的世界里总是充满着童趣,他们也就那么顺手一挖,顺手一埋,转身就忘记了。
“二蛋,你快看,我找到一个漏气的子弹壳。”
“这个戳起来,手感还不错嘛。”
村民们逐渐的发现,这群熊孩子似乎转了性子似得。弹弓仿佛成了他们逞强的武器,就算是吃饭,也得搁旁边的那种。
如今,这弹弓居然被打入了冷宫。
村头的二蛋,率先将他那把宝贝的油光锃亮的“神弓”塞进了那小木箱里。
他的娘亲看见那平日杀气腾腾的弹弓就那般砸角落里躺着吃灰,就忍不住好奇的问:“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你这宝贝不要了?”
此时,二蛋就趴在自己那张小书桌上,头也不抬,眉头凝成了疙瘩,他正在跟作业本上一道数学题较劲呢。
他娘亲看了一眼那数学题上画着的齿轮,说的正是杠杠的机械原理。
“哎,你咋爱上这个了?”
“不玩了,打麻雀算啥本事?胡梭哥那才叫威风!”二蛋固执地说着,继续跟书本上那数学题较劲了。
在他小小的心里开始明白,没有这点真功夫,长大之后是驾驭不了那科技含量那么高的大铁鸟的。
胡梭的种子锦囊不仅仅在沙漠里生根发芽,还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一个梦——一个长大后,用知识和科技建设新疆的梦。
如今他们看见书本,眼睛都亮着呢,仿佛书中真地能教会他们驾驭“大铁鸟”的方法。
二蛋的话几乎是道出了兵团农场所有熊孩子们的心声。
往日里村头村尾那弹弓比赛那喧嚣的场面也陡然消失了;弹弓失业了,也失宠了。
往日村口那棵老槐树树下,总是“噼啪”声不断,还有村里的老狗中弹后落荒而逃的哀嚎。
如今这几天安静得可怕,几把稀奇宝贝一般的弹弓就那般被挂在了树杈上,晃悠悠的,被遗忘了,落幕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