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9章 折子戏(2 / 2)

这话她终是问出来了,这赵夫人也真是个沉得住气的,折腾了大半日,临走了总算问了这话。

姜宁皱着眉:“说来正是这事儿尚需夫人指点一二,夫人许是听过了,刘镇陆打了薛通判家的公子,如今白水城审议之后,薛公子尚且还关在大狱,明明认罚可了事,少受牢狱之灾,可那薛公子倒不愿出来了,您说这事儿,可是难办?”

薛景瑞甚至扬言,要姜晋这主审官,下大狱将他脚不沾地,手不触木的弄出来,才算是还他清白,这摆明了不就是要给姜晋为难吗?

他一堂堂白水城县令,上任不过半年,审结了个官案,可犯法的人竟要他给背出来,若他真照做了,往后威严何在,可若一直关着薛景瑞,薛大人那头如何交代?

姜宁道:“这下我父亲在家里,头都快挠破了,您说,哪儿还能温声细语的待我们兄妹。”

赵夫人点点头:“外头的事儿,都是我家老爷料理着,我一向是不太打听的,可这事儿既然关系着姜家,我们家又与你如此投缘,我便帮着姜老爷向我家夫君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想想法子。”

话既然说到这儿,姜宁也知道,其中关窍赵夫人想必早就明白了,那句“牵一发而动全身”,她定然是听进去了。

赵夫人可比姜晋聪明多了,那些事儿的利弊自然不用姜宁一一解释。

听了她的话,姜宁一拍脑袋,似是才想起什么事儿似的:“瞧我这脑子,只顾着同夫人和逸允玩儿,险些将父亲交代的要事忘了。”

她结果希儿手中的木盒:“这里头装的是大理寺卿魏葺正大人的亲笔来书,上头写了‘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父亲说,白水城能有今日所为,皆是在永州之辖,有赵大人指引的缘故,此手书实在珍贵,家父不敢擅自存留,要我转交给夫人,还请夫人奉于永州贤德堂。”

那贤德堂,便类似于今日的博物馆,留存的皆是当地清官善人的物件,贤德之人的物件若进了那儿,主子活着的,可受永州万人敬仰,若是死了的,也可受尽香火。

姜宁知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只是要如何把马匹拍的高贵典雅又朴素,那就是门学问了!

在世做官的,谁不想着流芳千古。

若是魏大人知道自己的手书奉在永州贤德堂,受万民敬仰,他能不高兴吗?这事儿传到京城,只怕魏大人在朝堂之上走路腰板子都得挺直不少。

若是魏大人知道这事儿是赵同印干出来的,除非二人能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然这么高级的马屁,他不同赵同印畅饮几杯都对不起永州百姓。

“魏大人刚正不阿,如青天在世,这手书当得起贤德堂的名声。”

赵夫人接过盒子,虽强装镇静,也是指尖有些颤抖,想起今日的处境,赵家何尝不是有大厦将倾之势。

赵逸行之所以迟迟不得上京,对外而言她说是自己思子心切,盼他多留些时日,可事实只有赵同印与她知道,如今太子掌管翰林院,别人都已收到了调令,偏偏赵家的未到,其中一定出了问题。

有了姜宁支的这招,或许赵家眼下的困境可解了!这女子的才学韬略,可真是惊人,赵夫人更坚定了要将其纳入赵家的想法。

她紧紧握着木盒:“阿宁放心回去吧,让姜大人莫要操心薛家的事儿,老爷既为这地方官,就得管一方事儿。”

且这事儿绝对不能再出差错,她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个节骨眼上,给永州、给赵逸行的仕途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