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章 红乐坊(2 / 2)

这个年代,全是看天吃饭,年生好时能够吃饱,年生不好时,饿殍遍野。

张乔点点头:“小姐聪慧,小人家远在北方边塞益州张家村,如今安庆正与与北方的狄戎打仗,常年战乱下已是民不聊生,去年更是大旱天年,庄稼颗粒无收,家中的人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勉强活着的也被抓了去做马前卒。”

他叹了口气:“后来益州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场面,眼见实在活不下去了,村里能走的青年只好一路南下逃荒躲战,我们一行二十多人,路上走散了些,病死了些,到了白水城,便只剩下我们三人和小妹了!”

他几句话便概括了潦草一生,可其中家破人亡的酸楚,又岂是外人可以体会的。

姜宁听得酸楚:“年生不好,既到了这儿,便好好活着吧!只要我在,你们就不必挨饿受冻了!”

张乔皲裂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小姐是个好主子,既给张小妹治病,也不因我们是外乡人就压低工钱,欺凌我们,不拿我们当人看,长生天保佑小姐,小姐定会长命百岁的。”

“承你吉言。”姜宁低头看自己的掌心的脉络,人人都说她活不了几年了,连母亲也是日日忧心忡忡。

可谁也不知道她究竟是患了什么病,她不求长生,只想如果真的要死,趁这几年把张氏和云笙给安顿好,她也了无牵挂了!

小厮打扮的明欢掀开帘子,打断思索中的她:“小姐,红乐坊到了!”

姜宁用扇子点点她的脑袋:“又叫错了,从现在开始,要称我为公子。”

一跳下马车,她就被眼前的场面给震住了!

“红乐坊”三个字龙飞凤舞的刻在的五米宽的木匾之上,这楼如其名,四层楼阁尽是朱红色,甚是气派不凡,屋檐之上雕梁画栋,极其精妙。

如今已是入秋,可红乐坊门前的玫瑰却开不败似的,依旧花团锦簇,轰轰烈烈。

红乐坊门口流过潺潺清水,水边更有小石所砌的兰花台,花台之下隐约游着几条锦鲤,更添趣味。

姜宁脚一踏上台阶,便有小童迎来:“公子雅兴,今日巳时有白芨姑娘的琴,末时有络零姑娘的萧,申时有喜尹姑娘的舞,公子看的是哪一场?”

她道:“我来找晚晚姑娘。”

小童传到:“贵客待晚姑娘余位。”

里间迎来一位丫头,抬出红盘:“还请公子舍纹银二十两,并先于白屏上题诗,若晚晚姑娘看了诗喜欢,自会宣你入内。”

什么?这中介费也太高了吧!

丫头迎来送往的见得多了,只见这公子所穿衣饰也不甚华贵,想必囊中羞涩,不是常来的。

她耐心解释道:“若公子只是喝些茶水,看些曲儿,便只用十两,若要见晚晚姑娘,这题诗的二十两是必不可少的,待晚晚姑娘传你入幕,便是百余辆,各路妈妈仆从打点下来,也是不够的。”

算了,就当是前期投资了。

二十两放入盘中,姜宁执笔提上“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这是柳永的词,千年来,作为花魁们最喜爱的男闺蜜,他的词不可能不入姑娘青眼吧!

她将白屏上的宣纸取下交给丫头们:“告诉晚晚小姐,我叫姜宁!”

丫鬟引她到一旁吃点心候着:“白芨姑娘的琴亦是乐坊一绝,公子可先听琴候着。”

说完,她便毕恭毕敬的退下。

明欢道:“小姐,难怪谢家公子老爱逛易梦楼,这些姑娘们个个都跟嫦娥似的好看,连熏香都是用的各色果子,闻起来四处尽是甜甜的。”

说起谢承衍,姜宁便恐慌起来,这日子一天一天过着,转眼已近九月,到九月初八谢家便要来定亲,这简直不是闪婚,是闪电。

不一会儿,来了个貌美的侍女迎客:“寻常人今日小姐是不见的,但您是她的朋友,我们苏小姐特遣我来请公子前去幕阁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