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大王诚心合作,朕自当不会有所怠慢。”
叱琰族这次没有提出十分过分的条件,郑荆楚便十分干脆的签好了和书。
“另外,我们大王知道东齐的王伦烁在玉城做客,特意带他的随从前来相见,还望皇上准许他们主仆相见。”
“自然。”郑荆楚言罢,叱琰使者便派人将王伦烁的随从带了进来。
叱琰族使者没有久留,带着其中一份和书离开了玉城。
郑荆楚一行在玉城逗留了一日,次日清早便启程回京了。
路上炎热十分,王伦烁又是个吃不了什么苦的,一会儿喊渴一会儿喊热,还得旁人好生伺候着,阿瑶不由得有些嘀咕。
“皇上,王伦烁又不顶什么用,咱们为何要将他带在身边。”
“总得放他回东齐的,不如让他从京城走陆路回去,顺便帮朕带个消息给齐煜。”
王伦烁从京城回去,这便是在告诉齐煜,她已经安然回到京城主持大局,下一步便是要集结军队大举攻上。
齐煜眼下在东京城可调用的兵马,左右不过十万,南郑可以东调的大军却远不止这些。
就算是南郑刚刚结束同北魏的大战,亦也是不畏惧东齐区区弹丸之地。
从玉城一路回京,王伦烁亦是见识到了泱泱大国风范。
沿途的城池如同铁桶一般,固若金汤,沿途都是穿着盔甲的兵将守卫,连内陆的城池尚且如此,更遑论边境诸城。
如此防守成熟的城池,东齐若想攻破,怕真的是难如登天。
原本他对南郑皇帝还有些不满,觉得她手段卑鄙,端不上台面来,如今看来,在她的统治下,南郑的确成为了一个强国。
尤其到了京城,这琼楼玉宇如同天宫一般繁华的城池,竟然是南郑的帝都。
早就听闻南郑富庶,如今看来,的确如此。
宫门口,朝中官员迎接郑荆楚回宫,郑荆楚亦是亲自下马车同诸位大臣叙话。
王伦烁坐在马车之中,掀开帘子,瞧见此状,不由得有些默然。
“公子,您怎么了?”
小厮问道。
“没什么。”王伦烁默不作声,沉默良久,又问,“若是东齐南郑开战,是否东齐难有胜算?”
“公子莫想了,南郑东齐开战了谁胜谁负乃是命数,又岂是公子一人能够改变的。”
说来也是,他一介文人,一不能带兵杀敌,二不能改写朝政,自然无力改变。
朝堂上,郑荆楚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诸位爱卿,朕已经同叱琰等西北诸部达成合约,他们已经同我朝开通了贸易往来,西南各部受到震慑,亦不敢为所欲为,眼下东齐虎视眈眈,不知各位卿家有何打算?”
“臣认为,东齐既已做出此等背信弃义之举,我朝泱泱大国自然不能任人欺凌,应当举兵而上,趁机平定东齐,一统三国。”
“臣认为,眼下我朝刚刚结束了同北魏的战事不久,兵困马乏尚未休整完毕,贸然开战恐对我朝不利,东齐背信弃义,有把柄握在皇上手中,皇上不妨趁此机会同东齐签订契约,让东齐每年进贡。”
郑荆楚扫视诸位大臣,目光不由落在始终安静的沈越身上。
“沈爱卿,不知你有何见解?”
“东齐迟早会和我朝开战,皇上也迟早要一统天下,若是此次放虎归山,怕是日后东齐会再有背后动作,令人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