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因为急速转弯时的,离心拉扯力改变身体姿态。
以减轻身体承受的压力负担。
发动机被改成了后置。
而车头则是建立了动态平衡扭力杆。
加强了结构的被动碰撞系统。
驱动依然采用的是差速四轮驱动。
引擎上。
也没有变化。
因为!
赛道赛车的强制规定就是。
不能超过3000排量的引擎。
至于是V型,还是直列。
那就是技术上的问题了。
各家制造的引擎,也是各有不同的考虑。
王辉并不需要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发表意见。
外观上!
尾部引擎盖加装了高支撑扰流板。
通过光脑上的演算。
选出最适合的安装位置和扰流角度。
车身侧下方也同样改成了通过式的扰流孔。
可以利用到风动原理。
更好的将车身姿态下压,增加附着力。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
做出来的样车。
在王辉看来,也更加的顺眼耐看。
线条也趋近于更加流畅的流线型。
当然!
他能做到的也只是这些!
毕竟!
他没有场地赛车的驾驶经验。
只能根据,地球时所学到,和知道的有限知识。
尽可能的提供自己的建议。
第一台样车出来后。
王辉并没有急着去试车。
反倒是洛天雷。
迫不及待的让手下目前最好的车手。
开出去跑几圈试试。
他则和王辉一起。
对山地赛车开始进行全面的改造。
原本!
这里的所有场地赛车,也会同样用于山地赛道。
可是!
由于山地赛道是按照。
地球时代的,民用公路铺设和建造的。
路面路况也更加复杂。
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砂石路面。
用场地赛车去跑这样的路。
跑的反而并不理想。
由此!
王辉不得不提出了洛天雷根本就没有想过的改造方案。
首先,车身姿态抬高。
去掉了通气式扰流孔。
避震系统也改成了,三段式强扭拉力气压避震器。
尾部扰流板改变了扰流姿态。
更注重于保持整体平衡。
引擎同样后置。
驱动方式变成了,双后轮差速驱动。
变速箱也是改成了,纯机械序列式半自动变速箱。
方向盘下拨片,成了选装设备。
在这辆车上,王辉没有选装。
关键是车内防滚架。
更是采用了高强度材料。
呈三角结构整体加装固定。
虽然压缩了车内乘员空间。
车身却也强调了平衡配重。
车头内部除了高扭力平衡杆外。
还专门增加了配重块!
使得车身在离地后。
能保持最佳的落地姿态。
同时!
四条轮胎做了调整。
宽度相比赛道车的更窄。
花纹深度也更深。
却又不能太宽。
降低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的同时。
却又提高了耐受强度。
最主要的转向系统。
更是直接从原来的1:1。
改成了1:1.5。
毕竟!
复杂的野外赛道上。
需要精准操作的同时。
还要兼顾路况带来的晃动。
但是!
过高的传动比,又会影响反应时间。
所以!
王辉选择了1:1.5的传动比。
方向传动轴也是增加了三角式固定支架。
方向盘,则是选用的整圈式的圆形小方向盘。
而且没有任何附加功能。
车身外观也没有了赛道赛车那样的流线型。
反而选用的是如唐倩儿驾驶的那种。
比较方正,更讲求车身平衡的,轿车车身设计。
车内的通讯系统,采用了耳麦式通话。
并为副驾配置了。
与正驾同等的座椅,及安全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