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愈来愈接近京都了。
愚堂和尚的目的地应该就是京都吧。在京都有花园妙心寺的总寺院。
可是到底何时到京都,还要看禅师的随性的行程。有一天下雨,他们在小客栈内一日未出,武藏向内窥看到又八在为愚堂和尚做针灸。
到了美浓后,在那里的大仙寺待了七日,又在彦根的禅寺逗留了几日。
若是禅师住在小客栈,武藏便在附近落脚;若是禅师留宿寺院,武藏便在寺院的山门下睡上一晚。无论哪里,武藏都苦苦跟随,期待能得到禅师的一句提点。
在湖畔寺院的山门处歇息的那一晚,武藏感受到了是年的秋意。秋天是在何时悄悄降临的呢?
看看自己,已经变成一副乞丐模样了。在触动禅师的那一日到来之前,武藏决定不梳头、不沐浴,也不剃须,在雨打日晒中,衣服已经褴褛,腕部、胸前的肌肤已如树皮般粗糙。
天上的星星,似是随时会被风吹落一般,耳边响起秋之声。
武藏今夜睡在一张草席上。
“何苦呢?”
武藏突然有了一种嘲笑自己的心情。
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想要向禅师求什么?
不这样苦苦求索,就会活不下去吗?
真是可怜。
感觉就连寄生于如此愚蠢的寄主身上的虱子都好可怜。
禅师已经明确地拒绝并答复自己了。
——空无一物。
再强求什么都是徒劳的,空无一物,如何强求?
武藏也并不怨恨不管自己怎么跟随,对自己都视若无睹的禅师。
……
武藏仰望夜空,一轮秋月挂在山门之上。
还有蚊子。
不过,武藏的皮肤已经感觉不到蚊虫的叮咬了,那上面布满了无数蚊虫叮咬后的颗颗芝麻粒般的小包。
“啊,真是不明白!”
心中有一个困惑不解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解开,剑道上的困惑、所有困惑都将迎刃而解,可是自己就是无能为力。
若是自己的道业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存价值也会随之消失,那样的话还不如死去。武藏辗转难眠。
那么——
这个困惑不解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有关剑术的锤炼吗?不仅仅是这个。是处世的方向吗?也不仅仅是这个。那是阿通的问题?不,堂堂男儿怎会只为恋情如此形销骨立。
是一个囊括了所有的大大的问题。和天地之大比起来,这个大大的问题又小若一粒芝麻。
武藏用席子卷起身体,像结草虫一般睡在了石头上。——又八是怎样入睡的呢?已经不再为苦恼而烦恼的又八,与因为苦恼而找苦吃的自己比较起来,真是让人羡慕啊。
……?
武藏似乎看到了什么,只见他倏然起身,向山门的柱子望去。
二
在山门的两根柱子上分别悬挂着两联长长的字幅,武藏借着月光阅读着柱子上的字句:
汝等请归本真
白云感百丈之大功
虎丘叹白云之遗训
前例如此
勿误寻枝摘叶为好
想来这该是开山大灯的遗训。
——勿误寻枝摘叶为好
武藏心中反复咏读这句话。
枝叶——
是啊。让烦恼如枝叶一般繁茂的人很多。
包括自己。
悟出这些,武藏突然觉得一身轻松。
为何无法练到剑人合一的境界,为何心有旁骛,为何无法沉心静气?
那件事?
这件事?
总是毫无意义地左顾右盼。想要一条路走下去,为何还为各种事分心?
可是想想自己之所以左顾右盼,是因为不知该如何再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内心也因此徒增许多枝叶般的愚蠢的烦恼与焦躁。
如何打破僵局呢,如何走通这条路呢?
自笑十年行脚事
瘦藤破笠扣禅扉
原来佛法无多子
吃饭饮茶又着衣
武藏想起了愚堂和尚的自嘲之作。自己也刚好是愚堂和尚当年的年纪。初次慕愚堂和尚之名而访妙心寺时,愚堂和尚大喝一句:“你有什么见地,凭什么做我愚堂门的客人?”
就这样赶走了他,差点儿将他踹出去。
之后,估计是自己什么地方得了愚堂和尚的意,终于被允许入室参禅。
有一次,愚堂和尚赠给武藏这首诗,并嘲笑他道:“嘴上还整日叫嚣着修行,证明你这个人还不行。”
自笑十年行脚事——
愚堂和尚十年前便用这句话教导过自己。而现如今见自己依旧彷徨在路上,他一定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蠢材,对自己厌恶极了。
武藏茫然地站在那里,睡意全无,当武藏踱步到山门附近时——
他突然发现有什么人在这夜半时分从寺院中走了出来,当他们来到山门处时,终于看清楚是愚堂和又八。
他们走得出奇地快。
难道是总寺院出什么事了,他们急着赶往京都?愚堂和尚和又八拒绝了寺内的送行,直奔濑田的大桥赶去。
武藏自语道:“别跟不上。”赶紧追月光下的一双影子而去。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