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不知从哪里传来踢球的声音。人们经常可以在公卿大臣的府外听到这种声音,但在商人家里实属罕见。
“主人正在准备,请您稍等!”
两名侍女端来茶水和点心,随后引武藏来到面朝庭院的客厅里坐下。从侍女们优雅的举止中不难联想到此家的家风。
“大概是背阴的关系,突然觉得有些冷。”光悦喃喃地说着,随后叫女仆把敞开的隔扇门拉起来。武藏一边听着踢球声,一边欣赏着院子一头那片低矮的梅林。光悦也看着外面说道:“比睿山那边,有一大片乌云,可能是从北国飘来的——您不觉得冷吗?”
“不会。”
武藏答得很坦白,他没想到光悦会如此怕冷。
武藏的皮肤犹如皮革般坚韧,所以对天气的变化也不太敏感,而光悦却恰恰相反。除了对气候的敏感度不同之外,两人在艺术品的赏玩、品鉴方面也有着天壤之别。简而言之,就是乡下人和城里人的差异。
此时,女仆擎着烛台走进来,外面的天色已经暗下来,光悦正要拉上门,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叔叔,您来了!”
大概是那几个踢球的小孩在打招呼。其中两三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往这边看了几眼,还把球丢了过来。他们一看到武藏,突然安静下来了。
“叔叔,我去叫父亲。”
还没等光悦答话,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跑向里屋。
隔扇门上映着暖融融的烛火,更加映衬出这户人家的和谐、温暖。远处偶尔还会传来几声大笑,那爽朗的笑声连客人都被感染了。
不过,最令武藏好奇的是,府宅中的任何一处布置、摆设都看不出他们是有钱人。那些朴素的陈设似乎有意剔除铜臭味。武藏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间宽敞的农家客房里。
“啊!抱歉!让你们久等了。”
随着一声豪爽的招呼,主人灰屋绍由走进屋里。
他和光悦完全是不同类型的人,虽然长得瘦骨嶙峋,但声音却很洪亮而富有朝气,不像光悦的声音那样低沉。他的年纪看上去要比光悦大上一轮。总之,灰屋绍由是一位直爽而亲切的人。于是,光悦把武藏介绍给他。
“啊!原来是近卫家的管家松尾先生的外甥哪!我和松尾先生也很熟呢!”
听他提起姨父的名字,武藏进一步确定,京都的大商人和公卿近卫家的关系的确非常密切。
“我们走吧!原想趁天色未暗之时,散步过去。现在天既然黑了,我们就乘轿走吧……武藏先生,您也会跟我们一起去吧?”
绍由火急火燎的个性,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符,与在一旁稳如泰山、早已忘记花街之游的光悦,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绍由、光悦的轿后就是武藏的轿子,他生平第一次坐轿。三乘小轿沿着堀河岸摇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