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陆凌风同意苏小米的成衣铺子装修方案之后,她又花了好几日的时间来慢慢细化装修的细枝末节。其间木匠铺的老板将三个木质的人形模特也送了过来。
苏小米看着送过来的人形模特,虽然与现代社会的那种塑胶模特还是有些差距,但好在那木匠师傅的手艺还算精湛,人形模特的比例非常不错。
县衙那边自那日将那赵伟传唤过去之后,王氏母女很快便拿回了铺子,那赵伟因着害怕被那陈老板讨要五十两白银的定金,近些日子倒是没再来骚扰王氏母女。
王氏母女拿回铺子之后便将铺子以每个月十两银子的租金租给了锦绣坊,因着之前一家人一直住在铺子的阁楼上,而苏小米做成衣铺子,希望将王氏的阁楼一并租下改造,因此又提前预付了一年的租金。王氏拿到银子,到离作坊不远的东街买了一处小院子,母女俩从此也算是有了个小家。
至于裁缝铺旁边的那家小成衣铺子,因着生意不好,早就已经濒临破产,很快也被苏小米租了下来。
一切安顿妥当,苏小米便开始了自己的铺面改造计划。
锦绣坊原来的老店还是主打布匹生意,因此铺子的整体布局并没有变动,但为了与成衣铺的整体基调相吻合,苏小米还是将原来古色古香的店面刷上了一些比较清新现代的色彩。
说起来,这古代的油漆色彩非常单一,只有红、黑、黄几种主色,为了满足店面现代化的装修,苏小米还特地花了好几日来仔细研究这油漆的色彩。
为了调和出最合心意的色彩,苏小米足足买了两桶桐油、漆等原材料来做实验,最后才调制出了想要的草绿色、嫩粉色、香槟金等古代并不常见的颜色。苏小米将调制油漆所用原料的各种比例用一个小本子记好送到了油漆店。
油漆店老板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颜色,拿着小本本的手有些发抖,本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苏小米估摸着这老板估计是近视了,古代又没有近视眼镜这玩意儿,所以老板只能拼命眯着眼睛瞧。
“姑娘,您确定要这几个色的?”油漆店老板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这十几桶油漆都是非常少见的颜色,他要真是按照这姑娘给的方子调出来,万一这姑娘放他鸽子,那这十几桶油漆的银子可就打水漂了。
“对呀,就要这几个颜色的,我要做一个成衣铺子,这些颜色都是我们家乡那边的姑娘非常喜欢的颜色,老板你只管按照我这个方子调出来便是。喏,这是二两银子的定金,剩下的等您把货送到我们锦绣坊,我再付给你。”苏小米说完转身便欲离开,但被油漆店的老板一把拉住了。
“哎!姑娘。您这色我可是从来没见过,就您这青菜虫一般的颜色,还有这红不红白不白的颜色,这调出来如果您放我鸽子的话,谁会要这样的颜色?那我这原材料不就打水漂了吗?再说了,今年南边干旱,桐树都没结几个桐籽,这桐油的价钱可是上涨了一倍还多。还有这漆,我这都是从南边水路运过来的稀罕物,也不便宜。您看......您能不能把钱先交齐了,我调出来就给您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