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章 有身孕的女子(2 / 2)

若在平时听了这首词一定会喝彩,而此时此刻,我却提不起一点精神来,对眼前的艳词丽曲也感到十分迷茫。柳永一个人沦落在勾栏瓦肆的下层文人写这首词的用意何在?是应时应景应事即情而作,还是受人之所托故意写一些违心的文字?当时的杭州真的像是词中所写这样繁华吗?这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的感慨呢?

我实在分不清繁荣与萧条,盛世与亡国之间有着怎么样的界限,更分不清颂歌和哀歌。若不是跟随四爷见识如此多事,怕是我也只是仅仅知道一些皮毛罢了,而那些京城的官员们,眼界里怕只有盛世繁华吧!

我抬头望去,亭子间有一男一女,男子说不上英俊,倒也风流倜傥。坐在琴边的女人说不上貌美,却也中看。显然,这曲子是她弹奏的,我不免多看了她一眼。

竟然是一位孕妇。原来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

看着她那悠然安闲的神色,忽的想起四爷来,只是四爷的身份,怕是难以过上这般生活。

傍晚,戴锦正坐于亭子里,与戴铎金昆商量赈灾之事。

戴锦说道:“若想在金陵募捐,必须牢牢抓住荣国府这条鱼,只要曹家捐了,其他事则迎刃而解。”

戴锦十分为难,“四爷虽是皇子,来此所带的人手也有限,手中也没有兵,不能强行让荣府捐赠吧!”

这荣国府乃是护国公曹寅之家,昔日陪伴康熙皇帝南征北战,返乡之时,皇上亲笔手书御命敕造,没有皇上的命令,任何人也不得带兵擅自入内。

我略一思忖,说道:“只要四爷愿意做,办法还是有的。”

戴锦戴铎纷纷扭头看来,金昆蹙眉,“有何办法?”

我点了点头,“四爷是皇命募集赈灾款项,曹寅再凭老资格托大,他不把四爷放在眼里,决不会对皇上也不放在眼里,四爷写明一折子送往京城,弹劾曹家阻挠赈灾之事,让上下臣工全部了解这事,这无形中就给曹寅施加压力,众怒难犯就是这个道理。即使禧贵妃娘娘知道也会劝曹寅捐纳的。”

这曹寅故意阻拦四爷,我对他也有些许的燥意。

戴铎仍有顾及,“如此做法,皇上会不会说四爷办事不利,缺乏决断事理的能力呢?”

戴锦却摇了摇头,“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眼下也只有这个办法。四爷事事禀报,皇上不但不会责怪,反而会认为四爷处事小心谨慎,对皇上百依百顺。没有独揽大权我行我素的心机。皇上评判一个人的能力,往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如果四爷准时将大批赈灾物质运往灾区,皇上会称颂四爷的。相反四爷迟迟募捐不到粮款,而其他后来行事的阿哥若比四爷先募捐到钱粮,相比之下,皇上会作何感想呢?”

戴铎犹豫道:“哥哥说的这个办法可行,只是这样得罪了曹寅和禧贵妃娘娘,如果他们经常在皇上面前说几句对皇上不利的话,所造成的后果只怕比完不成任务还要严重。”

我不以为然,反驳道:“禧贵妃娘娘的态度和曹寅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而曹寅对四爷怎么样,即使大家不说你们也明白。无论四爷对曹寅怎么百依百顺,也拉不回曹寅的心,反而会让他瞧不起四爷。”

金昆不服气道:“你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两耳不闻窗外事,你如何能知道曹寅对四爷有耿介之心呢?”

金昆还是不服与我,我想若我是个男儿,怕也就无这么大的隔阂了吧。只是戴锦戴铎并未对此事有过多看法,他们虽不愿女子参与朝廷之事,但也并不排斥,反而有些赞成我的一些建议。

我淡淡一笑,“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也曾在金陵住过,对曹寅之事早已经有所耳闻。曹寅对四爷的态度从几年前的科考事件就能看出,曹寅显然是偏向八阿哥的。此次募集之事,更是体现出了曹寅与四爷不和。”

“何以见得,就凭荣国府拒绝捐纳一事么?”

金昆反问道。

戴锦接过话,解答道:

“这只是其一,荣国府每年浪费的钱粮,也不少十万银两,却不肯捐赠给四爷,这说明了什么?其二,从四爷的角度上看,四爷到了金陵后先到了都督那里,却一直都没有去荣国府,知道曹寅借故上京后,四爷为了募捐一事才去了曹家一趟。这也说明了四爷与曹寅之间存有芥蒂。”

我不得不佩服戴锦洞悉社会的敏锐心和他绵密的思维能力,金昆仔细想想,也认为只有这样办了。

四爷的折子到了京城,满朝哗然,好话孬话,支持者反对者说什么的都有,连康熙也破感意外,却也不责怪四爷。

皇帝就是如此,对再信任之人也想听一听反对者的意见,也许这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吧。

这场争斗中,明里四爷没有弹劾倒曹寅,暗地里却是曹寅吃了亏,内心对四爷的仇视也定是加剧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荣国府捐资四十万的消息传来,大街小巷的都陆陆续续募捐,不足一个月,赈灾物资就已经运往灾区了。

数日,康熙突然南巡,在扬州登岸。

康熙到了南京,直接驻跸荣国府。

接到了皇上南巡的密报后,四爷当天便和波尔多一起从杭州出发,晓行夜宿赶回南京。

一路上皇上突然南巡的反复和戴锦戴铎揣测皇上南巡的用意。

当然,皇上决不会在这大灾之年有闲情雅致游山玩水,那么,皇上南巡的可能就只能有两个方面。

要么是为了赈灾之事亲自赴江南督导各项募捐示意,倘若这样,表明四爷的工作不力,或者是皇阿玛对他的所作所为不满意。要么是为了弹劾曹寅的事,皇上想自到南京了解一下实情,对于曹寅这样的一等公爵不是四爷一纸奏折能参倒得。

一定程度上讲,皇上信赖曹寅远远胜过四爷。

当然,也许皇上另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呢,那又有什么事呢?

我挖空心思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四爷带着几分担忧也带着几分迷惑来到皇上南京,这时,皇上已经到达南京三天了。

四爷听到皇上在扬州险些遇刺的事什么吃惊,刚到南京连华亭馆也没来得及去就直接到荣国府拜见皇阿玛。

康熙听说他前来拜见,便在稻香村接见了他。父子二人一晃将近一年没有相见,今番异地相逢都显得十分亲切,拜见完毕,康熙立即赐坐,叙谈赈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