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有人说,写小说不是作国术指导,这一点的确可以肯定,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新派武侠小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不可诂量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过多的玄幻极有可能使之沉迷其间,终日想入非非,从而漠视了对客观世界本质的认识。
太多的奇遇,太多的偶然,也一样会让青少年读者漠视勤学苦练的实际价值,而终日幻想着偶遇和奇迹的出现。这种消极情绪的产生,最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所以个人认为,即使是写近乎神话的穿越小说,也应该要注意这些消极的影响和不良的隐患。
在拙著《引剑江湖行》中,主人翁穿越到异世,也要经过了五年多的勤修苦练,方能脱颖而出。不可能得天独厚,平白无故的就拥有了一身精湛的盖世武功。
本故事极力强调了勤学苦练和灵活运用的价值和意义,也肯定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
如主人翁欧阳长天决战湘中大侠时,运用八极拳的奇招,搬回劣势。因为现代的八极拳,经历了数百年的熏陶,技击上的精湛当然不是古人所能知悉的,主人翁利用了这一优势,在战斗中无疑就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由于功力差距太大,因而也只能勉强搬成平局。
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名师指导下勤修苦练,并释心参透。没有艰苦的修炼和彻悟,又如何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呢?
在最后决战刀枪不入的九幽上人时,奇招怪式全都徒然无功。九幽上人全身上下如钢打铁铸,刀枪不入;就连武当三大高手联起三才剑阵对他也都无可奈何!
因为这九幽上人的金钟罩,比起《鹰爪铁布衫》中的郑桐更为厉害,差不多没有软门!欧阳长天倾尽一生所学也只能与之斗成平局。在这无休无止的缠斗中,机智和想象力便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仅仅是扎实的功夫还是不行,东西得活学活用,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很多时候,一个切合实际的奇思妙想,就能够打破相持不下的僵局,从而获得意外的成功。
三
小说中的打斗由各种因素铸就最终结果,这是必然的。但是描述的方法却是千变万化,比如梁羽生侧重影写,一招一式,清清楚楚,使读者产生了看电影的感觉。又像是在演说武术的真谛,什么拳种、流派以及拳术剑法的特点,都写得那么逼真和细致(当然很多地方不是真知识,而是作者想当然的东东)。金庸则颇富奇思,一个普通平凡的招式,由他道来就深意内蕴;一个简单的技击理论,也会被他润色得更加高深莫测。因此,他的打斗场面便展现出紧张、肃穆和萧杀。古龙却着重于场景的极化和心态的诠释,将种种因素聚集在一起,然后迅速将气氛爆发,推向颠峰。
这些大师们的艺术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本小说试图集三家之长,并将从事乐器艺术的体验,融入拳经剑谱的理论之中(原本的拳剑技击理论,来源于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各种武术书刋,非笔者杜撰。)
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知识见闻,是小说故事的基础,策划和构思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的功力;作者的思想意识是文章的主题,小说的感染力是写作的目的和任务。有人认为本书为虚构,这是肯定的,但我不承认纯属虚构,因为其中故事的原版,却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当然,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却是来源于民间传说——虽然是把多个故事拼接而成。这些故事,也基本上还未曾在谁的著作中出现,因此不存在抄袭。
我写小说,也还只是初初尝试,缺点肯定很多,但我却是努力以这个标准去写的。希望读者诸君,能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以促使下一部更臻完美。
文化有限,差误难免,不当之处敬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叠岭长风
2017年6月.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