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如河,绵延数万里,河宽八百有余。河的南面是一座蜿蜒起伏的大山,名曰苍穹山。山高如云,石峰林立,陡峭凶险,山上沟壑无数,洞穴星罗棋布,悬崖峭壁布满山岗。更可怕的是,洞套洞,洞连洞,明洞,暗洞,藏头露尾洞,通天洞,连水洞。什么直入龙宫,潜入地府,通天彻地等等都与这些山洞有关。
李母信心十足地向北如河开拔,距河十里外扎下营寨,她带上青霄、红猿勘查山势、水形,走访当地老农。在山的一侧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说:“这里有几怪呢!大雁还不是最为凶险。不过,它们的实力相当庞大,步调统一,紧密配合,生死与共。并且是阵法多,变化快,要想对付他们,没那么容易。”
李母说:“老人家,您有何高见?”
老人说:“识阵,破阵,排兵布阵!”
李母紧锁眉头,面带难色。心想,这些年虽说操练一些道法,排兵布阵却很少顾及。这可如何是好!
“娘!”青霄看出了李母的心事,轻声说:“我记得四弟说过,四弟妹通晓阴阳八卦,熟悉排兵布阵。”
“天意!”李母一边说,一边转过脸,却没了老人的踪影。莫非是神人指路?李母连忙拜谢。
回到营地,李母急忙召见催慧婷。催慧婷说:“大雁的阵法虽说变幻无穷,同样离不开阴阳气门。当初跟师父学艺时,曾用石子练习过大雁的阵法。不过……”催慧婷看着李母欲言又止。
李母说:“但说无妨。”
催慧婷说:“需要统一指挥,协调一致。”
“好!”李母说:“需要排兵布阵,所有人等归你指挥,老身也随时听用!战胜大雁,我给你报头功!”李母招来众人说:“今日,我们面临的是善于阵法,凶险歹毒的大雁。据当地百姓反应,这些大雁凭借修来的本领,站着数量众多而欺凌无辜的百姓。人们四处告状,恨之入骨!昨晚,我接到娘娘的旨意,要求我们一举捣毁它们的老巢,歼灭这些无恶不作的败类,还人们一片蓝天!为了有效地追剿它们,从现在起,一切行动由催慧婷指挥。我们要打起精神,杀掉他们的锐气!”
催慧婷说:“我们利用三天时间了解大雁的阵法,牢记雁阵的优劣之处,做到心中有数,三天后发起攻击。”
第二天,李母和催慧婷一起在北如河边巡视,令人愤慨的一幕出现在眼前:一群大雁,一字长蛇行在河水上空,雁阵中间叼着一男一女两个顽童,顽童的哭叫声让人揪心的痛。
——妈妈,我要妈妈!
李母和催慧婷强压心头怒火,紧追大雁之后。一个时辰过去了,大雁在一个山坳降落。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尖叫声,伴随着孩子的哭闹声不绝于耳,弯弯的古树得以见证。
李母说:“本以为偶尔有孩童走失实属正常,哪曾想,它们竟然作出丧失天良的勾当!”
催慧婷说:“今日收获不小!本想火攻它们的老巢,现在看来绝非那么简单。我们既要攻破它们的老巢,又要保护孩子的性命。”
这些该死的大雁,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充饥?修炼魔性?还是另有他用?它们的老巢里到底有多少失去父母保护的孩童?青虎又在何方?一连串的问题盘绕在催慧婷的脑海,无休止地折腾。
李母席地而坐,发功寻子,却没有任何收获。莫非他们设立了隔音的魔障?那就是说它们的功力更加深厚?这些大雁竟然如此了得!李母百思不得其解,气得是咬牙切齿。
回到营帐,天色已晚,李母命黄蛇利用先天法术打探雁巢虚实,黄蛇出得营帐面向苍穹山发功。不多时,黄蛇回营帐禀报:“只能冲过三道魔障,再往前——只怪我法力不够,难以找到它们的巢穴。”
“啊!”李母惊叹一声,眉头紧皱,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催慧婷暗自向师父发出了求救信号。
李母说:“我们分为三组,我和催慧婷搜寻苍穹山,青霄、红猿搜寻如河边,青庭、黄蛇走访民间,青峰守在营地。无论情况如何,晚上在这里汇集。明早五更天出发!”
当晚,李母摆起香案,盘腿静坐,默默祈祷。将近五更,李母走出营帐,面向苍天,凝目观望。蓝天上,彩云漂浮,繁星眨眼。突然,如河上空一颗明星脱欧着长长的尾巴,坠入河中。李母转身进入大帐。
五更时分,几组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大营。
李母和崔慧婷走进苍穹山深处,四下寻觅,在一个清清的山泉附近,发现一棵巨大的弯树李母不由喜出望外。
他们来到一颗大弯树附近,大弯树竟然露出了奸诈的微笑。李母说:“难道我们做错了?”听到李母的声音,树仙立刻藏匿,无论怎么追问,依然没有任何回音。一个时辰后,崔慧婷说:“娘再看看别的地方,兴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突然,清清的山泉一声爆响,水中冒出无数个气泡,五颜六色,光彩照人,紧接着污浊的浑水,带着一股腥臭味从石缝中涌出,李母不由皱起眉头。
崔慧婷说:“娘,快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