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23章 歷史拐弯、前路莫测(1 / 2)

於惠嫻微微一怔。

积架公司。

这个名字在岛內的it行业內,几乎无人不晓。

刘清明这个问题,就好像在问一个顶尖的汽车工程师,知不知道gl一样。

这是一种明知故问。

但於惠嫻混跡商场多年,深知官场中人说话,向来字字珠璣,没有一句废话。

她迅速调整了状態,认真地回答:“刘主任,我们都是it行业的,积架公司的大名,我当然知道。”

刘清明在电话那头轻轻“嗯”了一声,似乎对她的回答並不意外。

“那好,我接著说。”

“黄书记,这份政绩,你要不要”

刘清明的这句话,再次將皮球踢给了黄文儒。

黄文儒脸上的笑容已经收敛,取而代含的是一种审慎和专注。

他能坐到云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靠的绝不仅仅是中庸隨和。

刘清明一个远在京城发改委的干部,通过电话,当著一个重要外商的面,两次提到“政绩”。

这背后,必然有深意。

“要!怎么不要”黄文儒的声音沉稳有力,“你小刘送上门的政绩,我当然要!”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了於惠嫻刚刚递过来的那份《可行性报告》上。

全產业链基地。

现在,刘清明又提到了积架公司。

难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繫

一个念头,在黄文儒的脑海中电光石火般闪过。

“於总,积架公司,最近是不是有进军大陆市场的计划”刘清明问道。

於惠嫻的心里一动。

这个消息,在行业內还属於半公开的秘密。

虽然有所耳闻,但具体细节,只有少数核心圈子的人才清楚。

刘清明远在京城,是如何知道的

她压下心头的惊讶,回答道:“是有这个说法。据我所知,他们正在评估几个沿海城市,沪市的可能性最大。他们计划在內地建设第一座晶圆厂。”

“已经定下来了吗”刘清明追问。

“这我就不清楚了,这属於他们公司的核心决策。”於惠嫻实话实说。

她隨即反应过来,试探著问:“刘主任,你的意思是……想让他们来清江投资”

问完,她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恕我直言,刘主任,这恐怕不太现实。云州虽然发展很快,但无论是政策扶持力度,还是產业配套环境,跟沪市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话说得相当直接,甚至有些不给黄文儒面子。

但黄文儒並没有动怒。

他静静地听著,因为於惠嫻说的是事实。

国家战略层面上,沪市的地位是特殊的,是清江省,是云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

在这种绝对的优势面前,任何大话、空话都显得苍白无力。

承认差距,是面对现实的第一步。

电话那头的刘清明似乎笑了一下。

“於总说得对,正面竞爭,我们確实没有优势。”

“如果能截胡,我当然不介意。但这不是我的初衷。”

黄文儒和於惠嫻都安静地听著,等待他的下文。

“我在想一个问题。”刘清明的声音透过免提,清晰地迴荡在办公室里,“云州,有没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產业中心”

高新技术產业中心!

这几个字,仿佛带著一股魔力,重重地敲在了黄文儒的心上。

他的呼吸,瞬间急促了几分。

这是一个无比时髦,也无比诱人的词汇。

在当下这个时代,任何投资只要和“高新科技”沾上边,就意味著能得到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扶持。

这是“科技强国”战略的核心,是华夏未来在国际竞爭中实现弯道超车的希望所在。

对於任何一个地方主官而言,这样的项目,哪怕仅仅只是一个“可能性”,都足以让他们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爭取。

黄文儒也不例外。

他甚至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小刘,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详细说说。”他的声音里,带著一丝难以掩饰的急切。

刘清明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拋出了另一个问题。

“我在想,云州的岛內工业园,现在已经匯集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科技企业。鸿飞科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是不是可以请积架公司的人,来云州参观一下,让他们实地考察一下我们这里的投资环境,感受一下我们对相关產业的扶植力度”

於惠嫻立刻指出了其中的问题。

“刘主任,这恐怕没什么用。积架公司的战略规划很清晰,他们不会在短时间內,投资建设第二座晶圆厂。”

她顿了顿,补充道:“这不只是资金量的问题,更关键的是,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產能需求。多建一个厂,就是多一份亏损。”

“万一呢”刘清明轻轻地反问。

这句反问,让於惠嫻陷入了沉默。

她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没有跟上刘清明的思路。

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刘主任,”於惠嫻的语气变得有些微妙,“你是不是……有什么別的目的”

“於总果然是聪明人。”刘清明赞了一句。

“於总,你知道光刻机吗”

“当然。”於惠嫻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生產晶片的核心设备,积架公司的主要生產线上,就要用到这个。”

这个答案,在刘清明的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