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王定答应了。
铁匠坊有了准确的锻造目标,马上开炉。
三日后,又一批武器出路,邓毅父子请杨知月验看。
三把长刀、二把匕首和一套铠甲摆在室内,差点闪花杨知月的眼睛。
她让王定去试穿铠甲,自己则踱步至桌前,右手立起长刀,左手轻轻敲了几下。
铛铛——
清脆的碰撞声。
杨知月颔首,“我们先测一下含碳量。”
摆在她眼下的六件武器都是由碳钢制成,一种硬度和锋利度较高,但韧度和耐磨度较低的材质。
其中含碳量越高,武器硬度越高,但韧度越低,耐磨性也越低。
在没有现代测量机器时,杨知月用比较笨的土办法,直接掰刀。
只见她用左手摁住刀头,一点点施加力度,刀身开始慢慢向后‘折腰’。
邓毅父子齐齐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不愿错过一丝细节。
同时,他们也在心底祈祷,挺住一定要挺住。
不求它比炒钢、灌钢、夹钢、包钢和嵌钢技术更强,只希望它能打平。
只要能打平,他们父子俩便算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锻造方法。
——一种更加快速、更加方便的冶炼技术。
就当他们神思不属时,“啪——”第一把长刀折断。
父子俩的呼吸一齐停滞,他们心疼地看着那把断刀,又绝望地注视着杨知月。
她还在继续实验,一把接着一把。
试到第五把,杨知月终于得出结论:“是中碳钢,还算不错。”
两人仿若大赦般松口气。
杨知月又拿起两把匕首,这时候她分了一把给盛怀安,“你也来试试。”
盛怀安摸过匕首锋利的刀刃,又随意在空中挥舞两下。
“可以,比长刀更好。”
“我也这么认为,”杨知月也拎起一把匕首,大拇指摁住前端,使劲向下压。
根部稳稳不动,只有前端悠悠地晃**两下。
除此以外,再无变化。
她道:“匕首更适合用中碳钢,硬度和锋利度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的确,”盛怀安同意,他抬手将匕首往木桌上一掷,锵——
匕首丝滑地穿过木板,只留手柄在上面。
“好身手,”杨知月拍手,“有几分削铁如泥的架势。”
盛怀安笑了。
半刻钟后,王定返回。
他身披那件熠熠生辉的铠甲,甲片的数量照正常片数更多,银甲包裹住他的全身,银光与红布完美的融合,纵然头戴覆面式头盔,仍旧衬得他威风凛凛。
他迈着极重的脚步,缓慢而端庄地来到两人眼前,头盔上面的雉鸡翎分毫未动。
父子俩双眼冒光,“太帅了!”
杨知月也是鼓掌表扬。
展示过一圈后,王定摘下头盔。
盛怀安主动接过,“嚯,得有七八斤。”
“……哈?”杨知月看向那头盔,转头问父子俩,“这么一套铠甲多少斤?”
“九十出头吧。”邓毅语气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