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盛怀安停脚,不说话也不让起身。
华年有些疑惑,又不敢抬头,只能盯着脚尖沉默。
片刻,他忽然听见男人问:“我今日有何不同?”
“……哈?”华年懵了,战战兢兢地抬头,就见男人很“自然”地拨弄腰间荷包。
那荷包是正红色的,与他淡青色的衣服极为不匹配,上面绣的还是俗套至极的并蒂莲。
这审美……华年没眼看,低头僵硬地捧场:
“真不错啊……哈哈……”
语气非常之棒读,声调极其之僵硬。
盛怀安眸带笑意,矜持地点头:“我也觉得很不错……”
——纵然针脚粗糙,选材老套,可只要是姣姣所绣,便冠绝天下。
说罢,脚步轻快地离开。
望着男人离去的背影,华年满头问话。
锦瑟站在姐妹身边,用看透一切的语气评价:“盛先生一大早出去晨跑,也不知泻的是哪儿来邪火,他刚才同你说什么?”
华年茫然回答:“……炫耀那个荷包。”
锦瑟:“……嗯?”
两人大眼看小眼,都是一脸懵逼。
新春过后的第一次会议,人们围坐在圆桌旁,杨知月坐在首座,静静聆听众人对今年各部门的任务部署。
这是她放假前下达的任务。
她右手边摆着一个粗制的笔记本,左手中掐着一个布条包裹的炭笔,随着众人的诉说,时不时地在纸上记下两笔。
“……新兵的扩招在两日之后,多亏了那些嘉奖,军营那边收到不少流民的报名,这回招兵可以精挑细选一番……”盛怀安汇报。
杨知月一边将某些字句圈起来,一边又奇怪地看眼他。
之前还在闹,忽然间冷静下来?
不对劲,其中必有古怪!
在心底提高警惕的同时,她朝男人微微一笑。
男人回以大大的笑容。
参会众人默默捂住腹部,吃了一嘴狗粮,好饱!
最后一人说完,杨知月往回翻了一页笔记。
“自雪灾开始到今日已经过去了四十二天,年前本该做年底汇总,奈何事务繁多,统计不到位,那今日我们做一个总结。”
她拿起粉笔,在身后的黑板上罗列下数字。
“我们目前的总人口是六千零十五人,可用劳动力是四千六百二十七人,包括未入城的流民。”
“其中完成了十二个项目,食品厂一座、毛纺厂一座、水泥工厂一座、砖厂一座、玻璃工坊一间、木匠工坊一间、温室大棚两间、榨油坊一间、造纸坊一间、蘑菇房四间、宿舍一栋、办公小楼一栋。”
学校与夜校没有单独位置,没有列入其中,其余的工坊都被她写下相对应的名字。
经过这段时间的扫盲,众人的识字率直线上升,看着那些熟悉的字词,他们不自觉加快呼吸。
“物资的储备也都有进益,煤炭两千两百斤、木炭一千四百斤,铁矿石一千零五十斤,生石灰三百斤、熟石灰一百斤,水泥两百四十斤、独轮车五十一辆,红砖两万七千八十四块,青砖五千六百四十一块,毛线纺车七十五辆,陶器两百四十七件、铁锅三十六口、千里目一百零一件、显微镜四件、自行车一百七十九辆,毛线六十九斤,毛衣八十九件、毛毡毯六十八件。”
她喘了口气,继续往下念:“冻鱼三千斤、五谷三百四十斛,黄豆四百七十斛,菘菜两百斤,冻豆腐四百五十七斤、干豆腐两百六十九斤、腐乳八十九坛、大酱五百九十八斤、蘑菇三百斤、母猪九头、公猪一头,鸡鸭共十七只,风干兽肉不计,豆腐与豆芽按日消耗,兽皮另算。”
“以上是当下领地内的所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