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追溯到战乱的时候……那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纳兰墨这个太子会叛乱,所以该上朝上朝,该回家都回家。大概是太突然了,一天上朝时正在讨论纳兰渊这个没用的皇子带兵打仗的事情,一位臣子站出来,对皇上说道:“皇上,臣有些话不知道该不该说。说出来也许皇上会不高兴,但是为了这个国家兴亡,臣还是要说。”
皇上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既然已经关乎到了国家兴亡这事就不容小觑了,那位臣子开始说道:“皇上,这世人都知道,三王爷生性风流,虽然武功不错,可是心性太浮躁,平时也没有什么大作为。此番皇上同意让他领命去边疆打仗,只怕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啊,臣只怕三王爷明明无作为,却任性妄为,到时候坏了大事。”平定边疆战事,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可以说边疆战事一旦失败,接下来被攻破的,也就只有京都了。
其他臣子一听,也都纷纷站出来为这位大臣说话:“臣等请命,让三王爷回来吧,现在还来得及,陛下,请三思啊。”皇上明显有些动摇,坐在龙椅上,带着发饰风衣吹珠帘呼呼的摇晃啊摇晃啊,看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想到什么,片刻之后又说道:“你们说的这些朕都懂,但这次是三王爷亲自向朕请命,我相信他再怎么胡闹也会有自己的分寸,再说了还有几个将军在那里,会看好他的。”
皇上这话分明就是自己有打算,他们再有再多的想法这下也要憋在心里。皇上还想说什么,却突然闯进来一个浑身是血的哨兵:“皇上,不好啦!太子,带人反了!”皇上快速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明显是不相信,身姿还晃了一下,要不是旁边的太监扶着只怕要摔着了珍贵的龙体。
众大臣也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特别是那些以前辅佐纳兰墨成为太子的。皇上望向远方,依稀能够看见硝烟,还能听到百姓的痛苦声和叛军的喊叫声。皇上闭上眼睛,看起来非常痛苦,平静了一会儿之后再睁眼已经是那个冷血无情的帝王:“来人,迅速关上宫门,把宫中还剩的兵派出去一半对抗叛军,剩下的一半驻守宫内,保护好皇宫安全。”
众大臣都慌了神,谁也没想到纳兰墨会突然发生这种事情。皇上吩咐好了之后,纳兰墨不久就来攻打皇宫了,皇上站在城门上看着自己的儿子在管不顾,仿佛如同他们是一个陌生人,谁的情面都不看。而那些妄自菲薄的大臣们,全部都躲在宫里面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就这样什么也不做每天盼望着援军来支援,甚至还在心里埋怨这纳兰渊为什么还不快点来。他们贪生怕死,这种时候谁也不敢出去和叛军对抗,还在互相推卸责任,特别是以前的太子党现在被骂的狗血淋头。没有谁想过外面的百姓,他们有一个庇护,但是百姓什么都没有,也没用想过解救谁,只需要保住自己的命。
后来纳兰渊来了,绞杀了所有的叛贼,他们得救了。没有谁对纳兰渊说过一声谢谢,也没有人去关心百姓。他们先关心了自己的宅子,自己的家人。可是百姓的家人就不是家人,这个时候正是齐心协力的时候,他们非但没有,还拉帮结派的想着怎么除掉太子党的那些人,非要让人低他们一等。
京城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但是这其中少不了纳兰渊的功劳,是他自己出钱出力让京城恢复以前繁华热闹的模样。可是他们此刻正在朝中争夺势力,还有部分人贬低纳兰渊,依然看不起他。觉得这个纨绔救了他们纯属是靠运气,大敌当前,这些大臣们的脑子都没有好好思考过,就乱给别人下定义。
他们又开始互相打压,开始庆幸自己家的宅子幸好没有遭殃,可是隔绝在皇宫的深墙外面的平民百姓们哀求的声音他们并没有听见,他没有感受到百姓们丧尸亲人之后的无奈痛苦和崩溃。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争我斗你明我暗,大家互相谁也不让谁。各自打压,各凭本事。
他们只想过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好,却没有想过让百姓过得更好。现在看到纳兰渊站在太子府门前,亲切的微笑着,那张颠倒众生的脸的笑容很美,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带一丝虚假,他微笑着跟百姓们打招呼,扶他们起来。曾经这个吃喝玩乐是特长的的三王爷好像真的改变了,变得有担当有责任。
今天这个他们瞧不起的王爷,倒是好好的给他们上了一课。这一番景象,让这些大臣们终于醒悟了过来,什么权利,什么打压高人一等好像都不存在了。他们现在只想为这些可怜的百姓,丧失了亲人和家庭的百姓们做点什么。尽他们所有力量,让这些百姓过得好一点,过得容易一点。
几个平时争锋相对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多年共朝,虽然说意见总是不和,但是足够了解对方,立马就明白了另外一个人的意思,其中一位说道:“我家里贮存了很多粮食,不过要拿多少才够这些百姓呢?”另一位大臣思考了一下,刚想说话刚才那位就说到:“干脆我叫人全部拿来吧,让这些难民们吃的好一点,以免发生争抢。”
其他大臣纷纷同意,几位意见不和的第一次出现了空前未有的意见统一。几位大臣马上就差人去家里把粮食全部给搬过来,打算就在太子府门前,宴请所有的难民,也算是做了点贡献,不过比起纳兰渊,他们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