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章 同住屋檐下(2 / 2)

经过孙澜一番并不正规的操作,她刺了孙澜的手指给她放了血。其实没用,还是吃药和心理作用让孙澜好了的。

其实孙澜虽好了,却总感觉身体虚。她有些讨厌成为一个古代的中年妇女了。没人安慰,只是感冒了而已。

晚上,孙澜起来吃饭。她知道不吃饭不行。若是以前,能吃空间里的,她就会呆在房里但这个王晴一直跟着,孙澜也只好去吃饭。

这是第二顿饭,比起第一顿来,菜色差了不少,已经是回到正常状态了。孙澜更是没胃口。

孙澜好没好,看她咳嗽不咳嗽就知道了。她身体好得太快,仿佛到了该落下去的顶峰。

她难受着,其他小辈也不敢惹她。饭桌上静悄悄的。“春花,我们这些亲家在你这里住几天,要几文钱一晚上啊?”李二珠的娘拿着筷子说。

“春花才不会收我们的钱,我们是什么关系啊。一个村的,都是亲戚,都是朋友。”王翠芬说。

她原本还有点怪田春花脾气大,但没想到不是脾气大,是佛祖保佑。她去了镇上竟躲过了一场灾祸。

王翠芬自信和田春花还没有闹翻,有资格不收钱。但孙澜并不这么认为。“每天,每个人五文钱。你说多少钱。”

“春花,话不能这么说。”李大爷说。“亲家,我在村里的时候,坐你的牛车给不给钱?你收不收钱?”孙澜反问。

“话不能这么说,这不一样。我们遭了灾,你过得好好的。我们哪里有钱?”王晓翠的爹王大柱说。

“秀秀,你说。”孙澜闭着眼。田秀秀出场,站起来,小小的一个。

“你们帮奶奶干活了。就有钱。就是去地里和卖粥。奶奶会分你们钱,到时候你们就有钱了。”田秀秀说。

投奔的亲家们都无话可说。他们早知道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现在每天分给他们的钱都多于五文钱,他们很满足。

为什么看起来难缠的亲家会轻易妥协,当然是因为当初夸下海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镇子,进了镇子,也不一定有人可以投奔。

田小红买下的大房子在另一个平民区,两层木质楼房,被她做成了暂时的客栈-田氏客栈,里面住满了人。

但还有住不起的人去两个学堂改成的廉价客栈去住。更穷一点的只能在官府在镇子外搭建的大草棚里睡。

正是因为清楚,亲家们只能是高兴了。没有哪家会不收投奔的人的钱。谁家都没钱,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样过来了七八天。赈灾款下来了,按户分钱。那些遭了灾的按严重程度发钱。

钱不多,最多二两,吸引着村民回村重新盖房。孙澜的亲家们都得了钱,盼着回家。

太阳烤了七八天,地还没烤干,暂时播种不了。只是买了些最便宜最基本不过的东西,就不剩什么钱了。

灾民了必须回村,恐聚众闹事。镇上的官兵被组织起来,开始查人。镇上的人有地契证明。进来的有木质令牌证明。

什么都没有的呢?尽快回去。有的呢?按村查人,把各个村长找到,让他们在规定时间带走村民。

除了少数人有意见。大部分人都很感谢官府。认为官府是想农民生计早日恢复正常

过了半个月,镇上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城外陆陆续续有人种田。护城河里面也有人种菜。

就是这个时候,孙澜才知道已经有人贷款种田了。原来是官府与地主争利。原先若是出现了这样的事,多半是地主借钱给农民,剥削农民。

但官府早看不下去了,而且这也是个赚钱方法就垄断了。孙澜惊讶的是,居然已经负债了,才过了三十三年,绝大部分人的起步都是一样的的啊!

农民不是金鱼,但他们已经忘记了洪水。记得越多,活得越累。他们心里朦朦胧胧有这种感受。

春天发洪水,洪水过后补种,耗费钱财和种子。没了收入的农民把地伺候得很好,迎来了丰收。

丰收在古代是好事情。谷贱伤农的事情很少发生,更别说春天经历了一场不小的洪灾,损失了粮食。

整个治州粮食减产,因此这个秋天,农民们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的时候,治州还是缺粮。

整个国家的粮价都涨了不少,孙澜猜到了,但她带着一家人没有种菜,而是把地租了三个月前给新落户到镇上的一户人家。

那户人家不可能像孙澜这样知道种菜赚钱才去种,他们种菜赚钱只是本能,根本数不清自己赚了多少。

好在朝廷也不为难他们,一年种到头,也就剩下二两银子,还是没有出嫁娶亲这样的大事的时候。

那可能你会奇怪,孙澜难道什么都不干吗?孙澜可以做到不做事不劳动,但便宜儿子们不行。事实上,他们经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