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看到自己的亲弟弟倒地不起,冲上去抱着弟弟,一探鼻息,却已经断了呼吸了。
贵妃脑袋一昏,顾不得其他,立时就哭得捶胸顿足:“兄弟啊,兄弟呀!”
丞相看到这一幕,嘴角微微扬起一丝笑:
“命里无福,还想做国舅爷,这猛然猝死,估计是犯了天条了,老天爷看不过眼了。”
宁王爷若有所思,他才不相信老天爷看不过眼的鬼话。
他确信,这一定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侄媳妇搞的鬼。
众臣看到如此变故,一时惊呆。
兵部尚书赵珠看到此情此景,众臣态度似有巨变,但作为兵变权谋之头目,如果就此罢休,他会和贵妃一起彻底完蛋。
他马上站了出来,想力挽狂澜。
他几步跨到贵妃身旁,向贵妃耳语道:
“贵妃娘娘,此时不是哭泣之时,如此功夫一篑,后果不堪设想。”
贵妃幡然醒悟,此时此情此景,不是悲伤之时。
抬眼看皇上,皇上一脸的狐疑:莫非有神助我?
但此时宫内宫外的贵妃党的兵力已经把宫内围得密不透风,绝非死一个长孙青山就可以打消这个阴谋。
皇上对着殿内群臣扫视了一圈:
“长孙青山其心歹毒,人神共愤,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众臣难道还要继续和贵妃一样照着错路走下去吗?”
众臣神色各异,心里各怀小九九。
众臣还未表态,贵妃一声令下,殿外涌进来一队侍卫,上来就架住了皇上,宁王爷和丞相。
贵妃盯着皇,发出狞笑一声:
“皇上,您不会以为,长孙青山死了,我就没有了主心骨了吧?”
贵妃挥着她细腻圆润的小手,指着殿内黑压压的大臣:
“你看这满朝文武,除了这个与您一奶同胞的王爷,还有这个高官厚禄的丞相,其他文武百官,可有人为您说一句话呢?”
皇上想起不久前被他亲自下令调边疆的忠于他的部队,心里后悔不已。
众臣还在观望。
贵妃却突然拿出传位诏书,上面有着皇上的朱红玉玺印:
“皇上,您不写传位诏书又怎么样?
您忘了,您为了省事,曾经颁发过一道旨意,凡是盖了您的玉玺的,就等同于您的签名。
您忘了?好多次,您身体抱恙,都是让太子或者妾身帮忙手书并盖印的。”
然后走上高台,面向群众,把手中的诏书转向群众一面:
“大家看到了吗?虽然这道诏书并非皇上手书,但这是上书房行走首席大臣邱道之亲笔手书,并且盖有皇上的玉玺大印,邱道之专职帮皇上起草各种重要文书,这道诏书,谁敢不认?”
众臣纷纷跪下:“臣等不敢。”
当此之时,已经打扮好了的冷寒叶被众人推上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