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8章 邱李合作(2 / 2)

李四海又来到沈秋意的家。

正逢宁长生打开院门,看到李大夫,热情招呼进去。

而沈秋意和冷寒生正在吃饭:“李大夫这么早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有事也稍后再说,吃饭要紧!来,一起吃!”

李大夫也不客气,宁长生拿来餐具,李大夫就坐下吃起来,简单的杂粮粥,配着甘甜的点心,今天这点心是沈秋意亲自下厨房做的。

沈秋意热情地招呼:“来来,李大夫,尝尝我的手艺!”

李大夫一边吃一边称赞:

“邱大夫真的是能干,医术惊人,厨艺也惊人!不过我今天来不是来尝邱大夫的厨艺的,我有事和两位商量。”

“何事,您让随从来说一下就行,还这么一大早前来!”冷寒日对李大夫也很是客气。

李四海草草吃了早餐,放下餐具:

“家父来看病后,感觉甚好,服下药,症状已有缓解,家父对二位的医术拜服不已。

贵医馆每天人满为患,而这里位置偏僻,对于广大的百姓有诸多不便。

我们李家医馆,虽店面不大,但店面后面有超大的宅院,

我们真诚地邀请二位,能否把邱韩医馆搬到大马集,我们让出一半宅院供你们使用,足够医馆和居住使用。

你们来了后,可以挂你们的招牌,也可以我们一起商量,共同改一个招牌,这些都好商量。

我们这样想,一是咱们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二是方便更多的患者。

你们所在的史家村实在太偏僻,道路曲里拐弯,很多患者问来问去才找到。”

李四海面露真诚,说的话触动了沈秋意冷寒日的心。

确实,他们的医馆所处史家村确实偏僻,名声甚小,有不少病人反映,打听着走了两三天才找到,路上还在外风餐露宿。

而大马集就不一样,声名在外,如果能和李家医馆合二为一,更是最佳方式。

沈秋意笑着点头,却对李四海说:

“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不过我们的医馆是史家村族长带着村民帮忙建起的,这样突然搬走有点辜负他们的热情,这样吧,我们商量一下,下午看完患者,我去给你们答复。”

李四海告别后,沈秋意和冷寒日商量了许久。

“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吗?”

沈秋意觉得有点奇怪,李四海说的理由很充分,态度也很真诚,但李家的态度转变得有点快,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冷寒日想到昨天,李四海的父亲对他脖子上的胎记非常感兴趣,莫不是与这个有关?

沈秋意也疑虑不已:

“那个李老先生,我似乎在哪里见过,却想不起来了!

我从六岁进宫,进宫前的记忆几乎都没有了,如果我见过他,应该是在宫里,莫非他和宫里有什么关系?”

“如果真和宫里有联系,咱们躲在这里,也躲不过去,不如干脆搬过去,在一起,反倒可以知己知彼!”

沈秋意说。

冷寒日点头:“有道理!”

来不及等晚上下班,立刻就让宁长生去大马集传递了愿意合二为一经营医馆的消息。

李家人真的是说干就干,当天晚上就派一行几辆马车来帮忙把所有的医馆药物器械,以及他们的生活用品都拉了过去。

李家医馆在大马集的正中心十字路口的东南一角,虽然店面只有五间竹制房间,后面却有一个大院落。

房子也不是本地简易的竹制有缝隙的房子,而是采用干草和糯米和泥巴混合建造的泥墙草房,南面有大窗,北面有小窗,很是结实。

李家人上下忙个不停,把沈秋意一行人安顿在西边院子里住下,这里本来准备给儿子李大有娶亲分家住的,如今拿来给沈秋意冷寒日居住,也真是大方。

至于医馆,双方见面简单商量了一下,把五间店面和后面一排仓库打通,店面里接诊,后来处置患者,以及存放药品。

医馆取名为李邱合作医馆。

盈利对半分。

这个消息当晚就传遍了大马集,并以大马集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到几十公里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