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九十章三年后大婚!(1 / 2)

三日后,一辆马车自承恩候府角门驶出,一个时辰后停在了东华门外。

随车的一名中年妇人,上前撩起了车帘,探手扶出一名年约十四五岁穿一袭嫩黄裙子的姑娘,姑娘长着一张圆圆的鹅蛋脸,两颊晕红,虽不是倾国倾城的好颜色,但身上透出的那股蓬勃朝气却让人见之生喜。

“小姐,仔细脚下。”

妇人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去扶马车上的姑娘。

而就在这时,采薇匆匆自东华门内走了出来,见到妇人,采薇含笑上前,“看样子,我来得正好。”

妇人笑着牵了黄裳姑娘的手上前,“小姐,这位便是太后娘娘身边的采薇嬷嬷。”

黄裳姑娘屈身见礼,“俞淑见过嬷嬷。”

采薇是见过柴俞淑画像的,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番,上前亲手扶起了柴俞淑,“表小姐客气了,太后娘娘已经念叨好几天了,可算是把您给盼来了。”

柴俞淑顺着采薇的手站了起来,抬眼悄悄打量着这位据说是表姑姑跟前最得力的嬷嬷。

采薇和柴俞淑客气了几句后,抬头对中年妇人说道:“进宫吧,太后娘娘请了钦天监正算了时辰,不能耽搁太久。”

妇人应是,转身打发了候在一侧的马车,便陪着柴俞淑朝东华门内走去。

柴俞淑是第一次进皇宫,没等她好奇的四处张望,便被采薇请进了一顶软轿,晃悠晃悠的朝皇宫深处走去。

她偷偷的揭了轿帘往外张望,入眼的除了高高的朱红的城墙,便是被阳光照得一片金光灿灿的琉璃瓦,以及目不斜视脚步生风来来往往却不曾发出一丁点声音的宫人。

便在柴俞淑消失在皇宫深处的同时,英国公张贴在四城八门的告示被揭了。

揭告示的是一个穿道袍须发俱白的老道士。

几乎是老道士才将告示揭下,守在告示旁边英国公府的下人当即便上前,众星拱月的般将老道士引去了英国公府。后面跟着呼啦啦一群围着看热闹的人!

老道士尚未进府,得了消息的英国公世子,已经遣了谢品急急进宫,去入宫和燕行议事的英国公谢玉回府。

谢品是进不了皇宫的,他只能托了侍卫代为传话。

英国公夫人突发异状的消息早已经在盛京城传得沸沸扬扬,英国公府张贴悬赏令也是人尽皆知的事,先始大家还会互相打听一番,问问有没有人揭榜。及至后来,日子长了,这件事便也被众人扔在了脑后。

而,当侍卫有人揭榜的话托内侍传给英国公时,大殿内议事的六部大臣,齐齐停了下来,目光刷刷的朝英国公看了过来。

英国公谢玉一张因岁朋沉淀而尽显苍桑的脸庞上,一瞬的惊怔过后,便是难以掩饰的欢喜和激动,他起身朝首位之上的天顺帝抱拳道:“皇上,老臣可否先行告退?”

保持了半个上午半靠半坐眼睛微阖,不知道是在听政还是在打瞌睡的天顺帝,慢悠悠的睁开了眼睛,看着眉宇间隐露急色的英国公,冷冷的说了一句,“国公爷,国事为重!”

天顺帝的话声一落,大殿内以燕行为首的议事大臣,齐齐变了脸色。

燕行抬头朝天顺帝看去。

天顺帝却像是没感觉到他的目光一样,目光轻撇看向一侧的刑部尚书钱珍,和大理寺卿李治善,“既然事涉谋逆,按体制应该三司会审,但人证物证俱在,枭首吧,家产充公,妻子儿女流放三千里。”

钱珍和李治善齐齐朝燕行看去,以至于两人都不曾看到,天顺帝眼底闪过道几不可见的幽芒。

“皇上圣明。”燕行说道。

殿中众人于是齐齐跟着说道:“皇上圣明。”

天顺帝扯了扯嘴角,不知道是给自己还是给燕行他们,一道嘲讽的笑意。

“那空出来的兵部和工部的尚书职位,由认顶上呢?”吏部尚书姚健问道。

燕行沉吟着没有开口。

天顺帝轻嗤一声,淡淡说道:“尚书没了,不是还有左右侍郎吗?在他们中间提一个便是。”

大夏朝遁古制,左卑右尊。

天顺帝即开了口,那便是提了兵部和工部的右侍郎接任尚书之职。

姚健下意识的便欲抬头朝燕行看去,却在感觉到头顶一道刀一样的目光时,背脊一麻的情况下,下意识的说了一句,“臣遵旨。”

天顺帝脸上绽起抹志得意满的笑。

或许是心情愉悦的缘故,他这才对英国公说道:“大事已经商议完毕,国公爷这就家去吧。”

英国公连忙行礼谢恩,才要退下去,不想却有内侍匆匆走了进来,“启禀皇上,英国公世子谢钰其求见。”

天顺帝眉头轻蹙,脸上绽起抹皮笑肉不笑,凉凉说道:“世子爷这是久候国公爷不至,来向朕要人了?”

燕行蹙了眉头,“皇上……”

天顺帝打断燕行的话,眉梢挑起抹浅浅的弧度,目若寒霜的看向燕行,“怎么,皇叔认为朕说错了?”

“臣不敢?”燕行拱手道。

天顺帝哼了哼,深深的看了眼燕行,转而对内侍说道:“请了世子进来吧。”

便在内侍去请谢钰其的同时,殿内几人暗暗的交换了个眼神。

云和郡主是先帝亲自定下的,但从天顺帝对英国公以及英国公世子的态度来看,似乎皇帝本人很不满意这门婚事!又想起传言天顺帝要纳青州指挥使柴鹏之女为妃的事,众人脸上的神色齐齐变得微妙起来。

便在这时,谢钰其跟在内侍身后走了进来。

“臣,见过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谢钰其给天顺帝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