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早些时候苗家穷的时候,苗一成就存了不上学的念头,家里的吃喝、妹妹往后的嫁妆以及爸妈多少年都不换一身的打满补丁、洗到发白的衣裳。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压在了小小的苗一成的心头,虽然读书很重要但是家里实在是没钱,每顿都能吃个饱饭就是苗一成小时候最大的心愿。
就算爸妈说过家里砸锅卖铁也会供他们两个读书,但是苗一成还是有了辍学的心思。
于是苗一成开始“变坏“,和那些爸妈口中的那些狐朋狗友混在一起,成绩也开始下降。
李秀红和苗卫平忙于生计,自然没关注苗一成。
等两个人腾出手来管孩子时,苗一成就已经成为“坏孩子“了。
所以苗一成对于家庭状况的焦虑这件事是早就能看出来的,当年他考初中时虽然成绩不好但是考上一个学校还是绰绰有余的,可他还是选择了辍学不上。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苗一成并没有选择成绩下来后向李秀红和苗卫平坦白,而是选择了在考场上空出了所有大题。
大题在整张试卷中的占分比例多重啊!别说是语数英三科大题全控,就是只空其中一科的大题也够要命的。
也幸亏苗一成平时的成绩只是马马虎虎算不上优秀,因此成绩出来后李秀红和苗卫平虽然失望但也没觉得有多大疑惑。
苗一成虽然平常总是不着家,但是和那些朋友也不是白混的。
李秀红藏起来的钱盒子里总是时不时的多出一些钱和票就是证明。
每当李秀红纳闷时,苗一成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搪塞过去——不是李秀红自己数迷糊了就是没看全,总之一句话这个钱就是李秀红和苗卫平两口子赚的。
虽然苗一成辍学算是为家里省下了一笔开支,但是毕竟杯水车薪,很快原身苗粟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并没有哥哥苗一成那么聪明,她选择了最笨最激烈的方法——辍学!
即使考上了城里的高中也没有去读,李秀红气得脸红脖子粗也于事无补,苗粟粟两耳一堵就是不听。
没办法,就这么一个女儿也不能逼死她啊。
李秀红知道家里穷,也知道女儿的心思,叹了口气后认命了。
直到书外的苗粟粟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了一丝生机——她做糕点、卖糕点、做新菜、卖新菜,甚至在城里租了房子开了店。
李秀红的心思活泛起来,送苗粟粟念书就是她的执念。
苗粟粟入读江城附中之后,李秀红可谓是满心满眼的赚钱,这一双儿女的结婚嫁娶都要钱。
本来苗一成也是这么想的,只要赚钱就行了,他们家需要的是钱,不是读书多好的学生。
但是遇到程恩年的姥爷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严肃中透着和蔼的小老头会教他认识药理、打理草药、背诵药房、认识人体穴位。
这是之前的苗一成接触不到的世界。
苗一成学得认真、学得用心,不上学以后他很珍惜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
小老头自然也看出来了,比以往更加用心地教他。
两个人甚至在赵婆婆的见证下拜了师徒,成了真正的师父和徒弟。
那天小老头问苗一成:“娃子,你可愿去学校读书,以后去大城市上大学,当大学生?“
愿意!苗一成当然愿意!
但他不能说,他知道自己说了之后,这个小老头也许会资助自己;她知道自己说了之后,自己的父母会欣喜若狂。
但上学是需要钱的,即使小老头资助了他,这笔钱也是要还的。
“不愿意,上学多累啊,哪有现在自在。“
所以苗一成这么说呀了,他拒绝了小老头的提议。
但每当夜深人静时,他的心里却总时会想起小老头的话——你想读书吗?想去大城市上学吗?想成为大学生吗?
直到来接苗粟粟放学时听到校园里嘻嘻哈哈的学生们的声音,苗一成忍不住了。
苗一成只比苗粟粟大两岁,他还没成年,认真说起来苗一成也只是个孩子。
在面对读书的**时,就是他的外在表现在多么成熟,内心也是柔软的。
如果是以前的苗粟粟也许看不出来,因为她真的是表里如一的十五岁。
但现在的苗粟粟不一样,她的芯子已经读完了大学,再加上童年的经历,早已变得成熟。
虽然苗一成岩掩饰得很好,但苗粟粟还是一眼看透了这个嘴硬心软的少年的内心。
对于苗一成的纠结,她只是稍加思索就明白了苗一成的郁结所在。
苗粟粟眼珠一转,来了主意。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多巧啊,她哥的生日——要来了!
苗一成想上学却始终不愿意上学,他纠结的无非就是他认为家里的钱不够——因为需要攒苗粟粟的嫁妆,他想让妹妹风风光光没有遗憾的出嫁。
他想让家里都过上城里人过上好日子。
跟这些一比苗一成就觉得自己想上学的小愿望不算什么了。
其实他这样想有很大一部分责任要归咎于以前那个贫困的家庭。
因为家里贫困,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起,又怎么会奢望读书甚至有可能念大学的事情呢?
长此以往这样的念头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在苗一成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