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62(1 / 2)

天下不可能,现在寡人把天下统一了。这点功绩。商汤,周武王,周公他们都做过,算不得什么。现在,寡人就来做点他们没有做过。也没有想过。他们更不敢做、也做不到地事情。你们都听好了:凡我大秦书必同文,车必同轨。权必同衡。量必同度,从成阳发出一辆丰,要畅行无阻到达大秦的每一个地方。寡人的诌命天下人都要看得懂。活途关卡,统统摧毁。兵器全部收激。”

这话语惊四座,群臣给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叫声啊,再也没有声音了。

周冲知道这既是秦王雄心地表现,也对后世具有莫大的好处,在当时铁器已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那些青铜兵器收上去重新铸造,可以用来打造农具,或是另作他用。于当时社会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道:“王上圣明,周冲感佩。”

群臣这才惊醒过来。颂道:“王上圣明”

秦王坐下来,道:“周先生,接着说。”

周冲往下说,道:“第四策就是各位同僚关心地如何赏赐功臣的问题,我们经过商量,一致认为赏赐功臣不一定要裂土封侯。”

无法安抚功臣,迫使秦王分封是赢宁最后的希望,要是这也有办法解决地话,那么他的希望就全盘泡汤了。是以他比谁都着急,忙问道:“如何赏赐功臣”

周冲微微一笑,道:“好教赢大人得知,我们一致认为用俸禄比用土地更好。大秦立国以来极少封侯,商鞍被封商地。没过多久。商鞍谋反事泄,地除,另外就是应侯了。用俸禄而不是土地赏赐功臣,在大秦已有几百年时间,要实行不会存在困难。”

韩非,尉缭他们齐道:“王上,臣附议。”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斯知道他该怎么做,忙上前道:“王上,臣李斯附议。臣以为裂土封侯不便于朝廷号令,用俸禄取代裂土封侯可以纠正这一弊端,自此以往,诸侯坐大之苦不会在大秦重现。”

“说得好”秦王很是赞许道:“诸侯坐大,致使天子不能号令。造成这种境况的就是分封存在问题,其道理李斯的奏章说得很明白,因此寡人决定:我大秦永不封侯功臣多予俸禄。爵位。功劳特别大者。可以传袭三代,三代之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去棒取功名。这一条,自从商鞍变法就在实行,今后也不会变。”

秦王决心已定,无法改变了。群臣只得接受不能封侯的现实,齐道:“遵旨”

赢宁一心望封,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但他仍是不服,站着不说话,秦王问道:“王叔,你怎么看你还认为寡人这一举猎不对”

再坚持下去,必然有不测之祸,赢宁权衙再三,只得道:“回王上,臣不敢,臣以为此举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是泽及万世之举。”

这明显是马屁话,不过这话能从他嘴里说出来,这说明他的阴谋被彻底给粉碎了,秦王也就不去计较了,道:“第五条就是给寡人加尊号一事,寡人之功业远在成汤、武王、周公之上,实现了真正地一统。就号皇帝。寡人自称联。联是盘古开天地以来第一位皇帝,就叫始皇帝”

尊号只是一种称号,古人看得很重,周冲却不以为然,秦代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规占了影响深完的一系列事件,有好多我们今天还在用,因而秦始皇的功绩确实无人能及,称皇帝也无不可,周冲也就不阻止了。

自此以后,一个响彻寞宇,流传千古的名宇就此诞生,这个名字就是:秦始皇

第六卷革新篇第六章废分封五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周冲的带领下恭贺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的功业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他统一中国后。中国历史走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方向,他还规划,了中国古代一系的战略工程。影响深远,泽及后世。

当然,在这些战略工程里有许多给后人骂得体无完肤,比如长城,后人斥骂者不在少数,其实长城给中原的屏蔽作用非常非常之大,要是没有长城的战略屏障作用,中原受到的威胁会大很多。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史,会惊奇地发现,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往往就是从长城开始的,这些游牧民族千方百计要拿下长城,然后才能兵临中原,这是对长城战略屏障作用的最好明证。

正是考虑到秦始皇已经做了的,即将要做的战略规划。周冲认为恭贺他当土始皇帝也是必要的,倒不是为了拍他的马屁。

“平身”秦始皇挥手要群臣站起。

群臣谢过恩站了起来。

秦始皇扫视一眼群臣,道:“联知道,列位臣工追随联,南征北战。东挡西杀,历经数年努力。扫灭六国,平定百越,一统天下,打下一座锦绣江山。有功的臣工们盼望着封赏,这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不好说的。

“今天。联就来论功行赏。缭子先生辅佐联,调兵遣将,善为筹谋,功莫大焉,应为首功。封缭子先生为国尉。掌管天下兵马,赏黄金两千斤”

尉缭忙推辞道:“皇上,缭子本是山野闲人。幸得遇皇上,拔摧于山林之间。得以追随皇上平定天下。缭子已经够幸运的了,不敢接受封赏,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缭子先生高士。本为平定天下而出世,蹈入红尘,按理联应该体谅你的心思。只是有功不赏。不足以激励后人,还请缭子先生不要推辞了。”秦始皇不为所动,坚持封赏。

尉缭知道要是他受赏的话。后面伸手要赏地人会更多。最好地办法就是坚决不受,再辞道:“皇上。缭子本为百姓而蹈入红尘,非为厚利,若王上若一定要赏,缭子想向皇上要一块土地。”

“哦。”秦始皇很感兴趣,道:“缭子先生请讲。”

尉缭接着道:“缭子与周先生相识于华山之炭,结半仙居而居,缭子是想向皇上讨要华山之敷一室之地口华山山清水秀口宜于修身养性。缭子深爱之,若皇上能允准缭子在华山之巅结庐而居,了却余生,缭子此生足也。”

秦始皇反问道:“缭子先生就以为仗打完了,天下就没事了联要告诉你的是,仗是打完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需要缭子先生出力,你就想撂挑子。舍联而去了华山可以给你了,但是你不能离开联。”

尉缭澄清道:“皇上,缭子非为华山,只要华山一庐之地。”

“联的要求。你能满足吗”秦始皇不答所问,反问道。

历史上地尉缭在功成之后,飊然隐退,不知所踪。当然,他之所以退走,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对于秦始皇的改革不满,也就是发生了政见分些。历史重来。经过周冲的努力,他认同了秦始皇地改革,但是他还是想隐退,是以想借机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