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有种,小时候看漫画,一个镜头直接转到另一个镜头的即视感。
至于为什么?
李鸣不知道,但是李鸣知道一点。
无论是场景的变换也好,或是自己面前出现的人间炼狱也好。
对方,是真的害怕了。
那自己,又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继续前进便是了。
不知时间过去了多久。
李鸣自己都已经不记得,自己面前的场景,变换过多少次了,碰到过了多少“概念种”与“人间炼狱”。
越是深入,李鸣越是能够感受到,对方的......
怎么说呢,死板,就是这个词。
起初的人间炼狱,偏向西方的风格,岩浆与硫磺,恶魔吃肉,扒皮抽骨啥的。
后来嘛.....
对方似乎发现了,自己对于外面的月亮,并不害怕。
又转过头来,换成咱本地的月亮了。
也就是十八层地狱那一套。
什么上刀山、下火海、进油锅啥的。
反正固有印象之中,人类害怕什么它就来什么。
除了视觉的盛宴之外,李鸣感受到更多的,则是索然无味。
生搬硬套,不知道变通,即使是自己发现了对方的目的,对方也依旧是按着这套来。
那还有什么意思?
李鸣连消盐出来的打算都没有。
而那些个拦在自己面前的“概念种”,也不过自己的一招之敌。
在自己触碰到的那一刻,对方便会迅速的转变场景,似乎是深怕自己从中看出来什么端倪一样。
其实,从对方无法连贯的改变场景开始,李鸣的心中,就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猜想。
而对方连触碰都不敢让自己去触碰,尽整这些歪门邪道、装神弄鬼的玩意。
就更是从侧面证实了李鸣的猜想。
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叫神笔马良。
由于版本太多,我也只能告诉你们,我所知道的版本。
马良那娃子有杆笔,画什么就有什么。
但是笔后来让人给拿走了。
拿走笔的人,那叫一个欣喜若狂啊。
完全忘了,画就是画,纸就是纸,墨水就是墨水。
组合出来的东西,就算再怎么会动,再怎么像是真的,那也都不是真的。
最后拿走笔的人,自然是死在了自己手上。
只剩下了一支神笔,又回到了马良的手里。
但是这笔在马良的手里,却又仿佛有了某些力量一般。
画出来的东西,都是真的。
最后马良跟自己的纸片人老婆,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故事到处,也就结束了。
李鸣为什么想到了这个故事呢?
因为现在自己碰到的情况,不就像是拿走笔的那人一样吗?
李鸣看到的版本,是后译版,即是后人重新编译过的。
故事的结尾,有那么一段评语。
“神奇的究竟是那一支笔,还是拿着笔绘假成真的人呢?”
是不是有那个味道了?
不是对的人,挥动笔墨,画出来的东西,再怎么真实,也不能变假成真。
那绘假成真的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