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道皱眉问道,至于为什么皱眉?当然是因为效率太慢了。
“王上,臣有话说。”
没等余清说话,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出来了。
张正道看向了武幽,武幽明白张正道的意思,介绍道,“王上,此乃户部尚书朱元第。”
“嗯。”
张正道点了点头道,“朱元第,你说。”
“王上,余尚书之言多有不实,青州确实有旱情,不过旱情并不是多么的严重,根本无需朝廷赈灾。”
朱元第恭敬的说道。
张正道侧头,看向了余清,随后又看向了朱元第,笑了起来。
“有些意思。”
张正道呵呵道,“余清你说旱情罕见?朱元第你说旱情并不大?有意思,有意思,你们两往边上站一站,我再问问其他人,或许问着问着,又有不同的结果了也说不定。”
张正道笑呵呵的看向了一群人领头的前面几位,他虽然不太懂这些,不过不用想也知道,官越大,就越站在前面。
随意的点了一个人,张正道笑呵呵的道,“介绍一下你自己吧,这文武百官,我还真不认识几个。”
被点中的那个紫袍官员连忙站了出来,“王上,臣礼部尚书,李正清。”
“正清?呵呵,名字不错。”
张正道笑道,“李尚书啊,你跟我说说,青州是有旱情还是没有旱情?”
李正清比起前面的两人,可远远不如,畏畏缩缩的,口齿不清道,“臣,臣也不知。”
“你不知道?”
张正道一挑眉,又笑了,“你们看,我说的没错吧,要是换个人,指不定又有什么新奇的说法。”
“王上,说来也巧,付太公却是青州人士,或许知道些隐情。”
武幽在旁边提议道。
“隐情啊?”
张正道疑惑的看着武幽问道,“武幽,这隐情二字自古以来,可有什么说法?是何意啊?”
武幽躬身抱手道,“回禀王上,隐情二字有三种说法意思。”
“呵呵,那武幽你说说。”
张正道选了个舒服的姿势靠着龙椅。
“诺。”
武幽抱拳道,“其一,指隐瞒不报,知晓,却不说出。”
“其二,指难言之事,知晓,能说出,只是其中一些事情,无法明说。”
“其三,指审度情势,意为局势的思量比较,。”
“哦。”
张正道点了点头,一脸恍然大悟的神色,笑道,“原来如此,那看来我希望诸位朝臣都不沾边,不然要是闹了误会,出了人命,那可就不是小事儿了。”
张正道一脸温和笑意,却看的众人心里一惊,一冷。
柳太宰逝世,陛下回京,今日却是不见陛下而是王上上朝,难道其中又有什么计量?莫非今日,就是清算之时???
张正道呵呵笑着,一点也不慌一点也不忙,和爷斗智斗勇?别慌,咱们慢慢来,爷现在兴趣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