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婆婆,我们几姐妹,恭喜您认了三个女儿。”林若举杯站起来,随后,几位少夫人也站了起来.
隔桌相敬:“恭喜翠婆婆,喜得三件小棉袄。”
“好、好,谢谢、谢谢,老大媳妇、老二媳妇,你们仨好好作陪。”翠婆婆喝了口果饮,吃了口菜。
“是,娘。”三儿媳同声答道。
“那三个小人精,不知道又在算计什么?”吴秋英笑道。
“目前看来是成功了,以后谁算计谁,还不一定呢,没听说过,姜还是老的辣。”林若笑道。
“我那小姑,别看年纪小,绝对不是个善茬儿,论算计,未必输给你们俩的小姑。”张霏雨吃了口菜,漫不经心的说道。
“大嫂,你这么说小姑,怕是不好吧?”新婚不久的吴艳笑道。
“不好?你才嫁过来几天?等时间长了,你就知道好不好了?”张霏雨笑道。
“张姐姐说的对,那个小人精,一句话能怼死人。”林若说道:“估计我小姑、和苏二小姐,这回有苦头吃了。”
“别操那么多心了,诸位姐妹,我敬大家一杯。”颜晋之妻周霞举杯。
“好、好。”众人附和,喝果饮,吃菜。
……………
“贤侄,世伯敬你一杯,感谢的话,世伯就不多说了,都在酒里。”孙战胜说完,端杯,一饮而尽。
“世伯客气,小侄愧不敢当。”苟得利说完干掉杯中酒:“一个篱笆两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小侄帮世伯,等于帮我自己。”
“有道理,得利大才。”苏伦笑道。
这小狐狸,难不成真是狐狸精变的?短短三个月,就能让孙战胜官复原职,并有如此成就。
最致命的是,这个小狐狸提出的建议,均被皇上采纳,以曹县为试验点的建议,更让皇上点头称赞。
那十二个字,真的会应验吗?他心中始终忘不掉,老道士曾说的十二字谶言。
“贤侄当的起,以后,世伯也希望你,与众兄弟守望相助。”孟天德笑道。
“请世伯放心。”苟得利浅浅一笑。
现在,基本上在京都站住脚了,拔掉了四府,换来了这些靠山,也算是值了。“来,我们几兄弟,敬三位世伯一杯。”
众兄弟起身,敬向三人,举杯干掉。
“得利,年底二哥殿试,皇上必问治国之策,得利可有建议?”孟亿笑道。
“呃..二哥对士农工商,有何看法?”苟得利反问道。
苏伦等三只老狐狸,一看他不答反问,一时不明白这事儿,和士农工商有什么关系。
“这是阶层划分,士为最高,农次之,工再次之,商为最末。这个不光是在大梁,魏、齐两国亦是如此。”孟亿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
“苏大哥有何指教?”苟得利听完,看向苏茂。
“孟二弟所言属实,指教二字实不敢当。”苏茂笑道:“士农工商四阶层,自古有之。”
“但为兄认为,太过固化,不利于国家发展,至于如解决固化问题,为兄并无良策。”
也难怪,华夏封建王朝也是如此,没有大的变革,怎么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
在这里,不能说异世古人愚腐,只能说,环境影响了视野。
“苏大哥说的不错,任何事物太过固化,都会有不好的影响,小弟认为,士农工商,不是阶层的划分,而是职业的划分。”
这是什么意思?职业?那是什么?众人不解的看着他,尤其是三只老狐狸。
“比如我们五兄弟,就是木匠、泥瓦匠,做工行,再比如三位世伯,位高权重,出士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