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0章 巨人要有巨人的领地!(2 / 2)

但问题是,靠近水源的地方附近都有大量的生物频繁活动。

将庇护所建立在那里,虽然取水用水方便,但却大大增加了遭遇各种野兽的几率,对林书航来说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林书航想到了泥泽地与巨森林之间的那片荒滩。

那里没有植物生长,不仅视野开阔,而且阳光充沛,非常适合定居。

林中有很多资源可供利用,林书航当即动身前往竹林,从中砍伐了大量毛竹。

将毛竹依次运回荒滩后,林书航在那里搭建起了竹屋。

竹屋的搭建方式十分简单,立上几根竹子,搭上几根横梁,最后在顶部覆盖一层大型的植物叶子,一间能用来挡雨的竹屋就建好了。

为了避免林中动物的骚扰和侵袭,林书航用剩下的竹子在竹屋四周搭建了一道竹篱笆。

搭建完竹屋后,林书航考虑起饮水问题。

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挖井来用,因为挖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不一定挖到泉眼。

“必须想办法将水饮到这里。”

林书航决定建造一条引水管道,他回到竹林砍伐了大量毛竹。

用石斧将毛竹逐根劈成两半,除去里面的竹节后就成了能用来引水的管道。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为了能让溪水源源不断地流到自己的居住地,引水管道必须由低到高的架设。

架设引水管的过程中,林书航不断调整着管道的高度。

这个坡度是微乎其微的,但林中那条小溪距离这里有两公里的距离,随着管道的不断延伸,管道与地面的落差渐渐明显了起来。

由于架设过程中竹管不断被抬高,到了溪边时整条引水管道已经达到了5米的高度。

没有抽水泵的帮助,溪中的水是不可能自己飞到上面的,巨大的落差让林书航犯了难。

好在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林书航决定制作一台水车。

“我要制作一台引水用的水车!”

水车又叫天车,是一种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中国东汉时期。

它的外形酷似一幅巨大的古式车轮,车轮的外侧安装有提水用的刮板和水斗。

河水流动时、水会冲击刮板使车轮转动,水斗被逐级提到半空。

到了水车顶端时又自然倾斜,将斗内的水注入引水管道。

水车的引水效率是十分惊人的,比如一台20米轮辐直径的大水车可将河水提高至18米的高度,轻松灌溉六七百亩的农田,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灌溉工具。

林书航在一些旅游景区见过这种灌溉机械,它的制作方法并不怎么复杂,凭借模糊的记忆以及在幼儿园时期积累的手工能力,林书航用了半天时间就在溪边建好了一台简陋的水车。

水车的外形简直惨不忍睹,而且还经常卡在溪里不能转动,这让林书航十分郁闷。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多次的修理与改进,夜幕降临前,巨大的竹制水车终于在雨林中的小溪里吱吱呀呀地转动了起来。

随着水车的转动,“一筒筒”清澈的溪水被竹筒做的水斗提高到半空,倒茶一样地将溪水倒入引水管道。

溪水开始源源不断地顺着竹制管道朝着几公里外的居住地流去。

“终于有干净的水喝了!”

林书航兴奋至极。

夜幕下,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