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王宫寝宫书房中。
这是一场小规模的君臣会议。
秦武端坐在首位,卫鞅,范雎,公孙成,陈镇关这些西凉重臣,全部在场。
“最近魏国和宋国准备开战的事情,都知道了吗?”
秦武问。
“有所耳闻。”
四人齐声回答。
“这场战争从筹备开始本王就知道了,但毕竟是魏宋两国的事情,本王一直没怎么当回事,但现在本王打算干涉这场战争。”
秦武沉声道。
“大王打算出兵帮助魏国作战?”
卫鞅皱起眉头,声音中带有些不满的猜测道。
天下人都知道秦武和魏雨凝的关系很好,两人就像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一般亲切。
所以卫鞅对于秦武打算干涉战争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他要帮着魏国打仗。
而宋国并未侵害到秦国的利益,如此,凭什么帮魏国打仗?
“大王若是想要帮助魏国,臣不日便出访魏国,商量两国合兵的事情。”
范雎不出意外的,和卫鞅唱起了反调。
至于公孙成和陈镇关,则是没有什么表示。
两人的态度很简单,听秦武的。
“当然不可能帮魏国打仗,我秦国好儿郎凭什么为魏国流血?”
秦武站起身来,朝四人道:“本王所谓的干涉,是指调停战争,惹事的受罚,就这么简单。”
“如此还好。”
卫鞅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臣愿意自告奋勇,替大王跑这一趟。”
范雎再次毛遂自荐。
“本王正有此意。”
秦武点点头,拿出一份书信,递给范雎:“也别等明天了,现在你就坐着马车去魏国,再把书信送给宋国国君宋燕,你尽可能从中调停战争,树立我秦国作为新任霸主的威信。”
“是。”
范雎拱手行礼,双手接过书信后,小心翼翼的揣进了怀里。
此时其余三人就明白了。
秦武要干涉这场魏宋战争,目的就是树立威信,达到诸侯慑服的效果。
虽然只是干涉调停,而不是出兵,可恰恰是这种用语言调停的方式,才更能显示出秦武的威信。
作为新任霸主,秦国挟天子令诸侯,吃着各国的贡金,此时若是旁观魏宋战争,或者是出兵帮着一家打另一家,都会让其他诸侯国觉得秦国既没有主事的想法,也没有公正的态度。
这对于新霸主而言,是致命的人心问题。
“大王也叫我这武人来了,可是另有安排?”
公孙成开口询问。
“有,你现在开始整兵备战,准备随时在调停失败后以武力迫使魏宋两国停战。”
秦武看向公孙成,语气威严的道:“正所谓恩威并施,光磨嘴皮子用处不大,万一磨嘴皮子失败,就得动刀子了,毕竟事关我国颜面。”
“是。”
公孙成行礼领命。
“陈镇关。”
秦武又看向锦衣卫总指挥使,命令道:“你尽可能收集关于这场战争的情报,提供给范雎。”
“遵命。”
陈镇关拱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