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的三个月里,每个月我至少得找您订一千两百只篮子。所以,咱们这个竹艺厂,这个班子,还是得趁早建起来,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贺福禄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压根发不出半点声音。
两人呆呆地对视了好一会儿。
贺福禄才回过神,磕磕巴巴道:“大姐儿,要、要不你还是等我,等我吃完这碗面条再说吧,这、这……”
这一波接着一波的,他实在是消化不了啊。
“大爷您先别急着开口,先听我慢慢梳理一下。”
纪婉清清了清嗓子。
接下来,就把她心中的大致框架,一五一十地给贺福禄掰扯清楚了。
首先,现在的事实就是,她家确实需要这么多篮子。
而且呢,福禄大爷又是咱们南桥村手艺最好、经验最老道的篾匠师傅。
都是一个村的,这银子当然要给本村人赚了,当然了,交给本村人,他们纪家也能更放心一些。
这就叫做,共赢!
至于竹篮的定价,或者说,若是要在村里另外再请几个人帮工,这些工钱都可以好商量。
总之,一切都好说。
但是,纪婉清现在急需福禄大爷帮她一把。
未来的三个月里,一定得把竹篮子的供应量给提上去!
不能让他们因着这一点细节问题,就导致货全堆在家里脱不了手。
“大爷,往后您就是咱们南桥村竹艺厂的一把手了!咱们家这个生意呢,今年也是头一回做,碰巧现在也刚好是农闲的时候。”
“村里汉子和媳妇们大多都待在家里猫冬,要叫些人过来帮忙,只要给工钱,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至于开春过后是什么情况,暂时还不大好说,不过眼下这三个月,确实会比较忙。”
“什么地方需要银钱,就尽管说!至于组织人手,还得看您的。”
“贺主事,一切都靠您多担待担待了!”
啥?
贺福禄晕了。
他什么时候竟然都当上主事了吗?
这能成吗?
他就是个篾匠,种地也不比别人种的好,力气嘛,也没有别人那么大。
就是手艺稍微比同行好点儿。
不过,他这辈子除了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之外,也没挣多少银子。
总而言之,他就是个没啥本事的小老百姓。
能撑得了那么大的场子吗?
贺福禄迟疑了:“大姐儿,这么大的事儿,又这么重要,你就放心交给我了?”
纪婉清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点头:“那当然了,您说,您是不是咱们南桥村手艺最好的篾匠?”
“这……这个嘛,我倒也不否认。”
贺福禄对自己的手艺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咱家出银子,您又有一把好手艺,咱们村里也不缺人手,这事儿怎么就干不成呢?您说是不是?”
“再说了,贺大哥和贺二哥不也得了您的真传吗?有句话叫什么来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不?”
是!
这话算是说到贺福禄的心坎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