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好女在家,自然名声在外!您是不知道,您家里这位明珠早就被村里的大户相中了,想娶回家做儿媳儿呢!”
说着,刘媒婆就走到了纪婉清的边上,拉着她的手,左看右看,一副喜不自禁的模样,当场就夸了起来:
“瞧这鹅蛋脸生的,这一头乌黑的长发,还有这对小梨涡,多俊哪!这孩子生的好,你们做父母的也养的好啊。”
又看向周氏:“孩子今年可有十五啦?”
“十六了,不过,咱们不急着给女儿说人家,怕是这一趟……您得白来了。”
周氏和纪元平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才来几天,怎么就有人上赶着过来说媒了?
“嗨,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们先听听这男方家的家景吧,也是你们南桥村的,晏家!晏家知道吧?村里的大户人家,家里是可是供着读书人的!
这晏家大公子呀,明年就要参加春闱了,说不准就考上了,当个举人老爷、吃上官家饭了,若是嫁到他们家去了,将来好日子可就等着你家闺女了!”
周氏和纪元平对视一眼,不由面面相觑。
人家是读书人,还是个秀才,能看得上他们这北地逃荒来的吗?
外来户,家里又穷,还不知底细,谁愿意娶这样人家的女儿回去呢?
尽管,他们觉得自家女儿并不差。
可竹门对竹门,朱门对朱门,这事儿总归要讲究个门当户对呀。
“那恐怕要让人家失望了,咱们就是普通人家,也没读过书,配不上秀才爷。还请您回去跟晏家好好说道说道吧。”
“不是这家秀才爷,是秀才爷的亲弟弟!秀才爷的弟弟,虽不如哥哥那般有才华,有学识,可他老实本分,家里又有良田数十亩,还在镇里做着小生意,将来日子必定差不了!
更别说,还靠着哥哥这棵大树,把女儿嫁过去就是享福啊!”
媒婆还想说些什么,却被纪元平打断了:“这位大姐,今日您还是先回去吧,咱们对这晏家的事儿也不是很熟悉,这事儿还是就此作罢吧!”
他到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呢,什么秀才公、秀才公的弟弟,还有什么晏家的。
媒婆见他这个模样,便也不再多言:
“我今儿就把话带到这儿了,你们再想一想,过些日子我会再上门一趟,毕竟嫁女儿,就是再好的人家,父母双亲也得多考量考量,这就叫好事多磨嘛!”
说罢,媒婆便扭着身子走出了院子,独留下呆愣愣的纪家一家子。
“姐,你什么时候要嫁人啦?”纪婉荷的脑子,早就被媒婆噼里啪啦地一顿输出,给绕晕了。
“嫁什么嫁呢?可别听人家胡说!”
纪婉清满腹狐疑,他们才来这地方多久就被人盯上了,这事儿一定有诈。
“我明日先去打听打听那晏家吧,等下午把这剩下的地整理出来,咱们该去村里走动走动了,不能啥也不清楚不是?”
周氏跟着点了点头:“先做饭吧,这些事儿咱们待会再说。”
反正女儿她可不急着嫁呢。
之前出了那样的事,周氏已经准备把女儿放在身边养一辈子了。
嫁去婆家做什么?去受罪吗?去受磋磨吗?
就是再好的人家,嫁到婆家也得矮三寸,做媳妇儿哪有做姑姐来得舒服?
媒婆嘴里说得那等好人家,就是有,那眼珠子也必定长到头顶上去了。
她可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们家就是普通人家,甚至比村里的一般人家还要不如。
况且,他们在这儿还算是外来户,万一受了什么委屈,族中也没人可以给他们撑腰,不是白受气吗?
这媒婆可真是来的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