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两侧设有粥棚,还有城里其他人家的善棚,你们缺什么便各取所需,安心跟着官差后面就行。这一遭,各位把这辈子的苦都吃尽了,往后余生都会是好日子的,都放宽心吧。”
“大人,多谢您这一路上的照顾!”
守卫的一番话说的众人心里都是暖呼呼的。
终于要下船了,终于要告别过去几个月不断逃亡、挣扎的痛苦回忆了!
大伙儿都忍不住红了眼圈。
很快,几家人就跟着队伍,慢慢挪动着下了船。
玉牌守卫下去之后,就和守在码头边的当地官差打了声招呼,转头指了指他们一行四户人家,意思是,这人我就带到这了,后面的事要多劳烦兄弟你了。
那过来接应的陇州官差也丝毫不含糊。
点了点头,就朝他们走了过来。
“各位老乡,这就是咱们陇州城了。今日我会把各位带到相应的村庄里,为各位落户,跟在我后面走就行了。”
一边领着他们走,一边还不忘介绍着陇州当地的情况。
官差哪里敢有一丝怠慢呢?
他又不是个傻子。
他知道,这些人家里都是有读书人的,皇上又格外重视科举,优待读书人,将来这些人家说不准就能出个举人老爷、进士老爷什么的。
现在与人方便,将来就是于己方便。
纪婉清忍不住感叹啊,那一箱二锅头给自己一家带来的好处,竟然还延续到了这儿。
但愿能被分到个好地方吧……
漕船一艘接着一艘地停下,流民们也一波接着一波地,被带到了城门口。
一时之间,各个粥棚前都是热闹不已。
除了粥棚之外,还有城中的医馆,特地在城门口设了几个棚子,安排了几位坐堂大夫给流民们看病。
旁边的几个小药童就在边上玩命似的地煎着药。
没办法,人实在是太多了。
好一副热闹的场景,把刚进城的这四户人家都看呆了眼了。
“爹,咱们早上还没吃饭呢。”
闻着空气中的米香、麦子香,纪婉清的肚子很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其实纪婉清倒还好,虽说现在这里人挤人的,那也比不上前世里,赶上节假日出去旅游,那景点人多的才叫人山人海。
还不等纪元平反应过来,纪婉清就拉着妹妹的手,毫不客气地去最近的粥棚排队去了。
吃完他们还得多拿几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落脚,总不能一直饿着肚子吧。
官差的眼里闪过一丝惊讶。
之前他也带过几批读书人家庭,个个都矜持又自制,这姑娘倒是挺从善如流的。
原先逃荒的时候倒还好,现在安定下来了,也就拉不下脸去讨要吃食了。
毕竟以后还要考功名,读书人嘛,都是要面子的。
不过,眼下可不是要面子的时候啊。
官差忍不住在心底叹了口气,提醒道:
“眼下此地已经入冬,虽不及北地寒冷,可依旧难熬。一时间来了这么多老乡,城内的炭火棉衣必然非常抢手,如果各位有需要的,可在城门口讨要一些,过了冬日再说。”
经过官差这么一提醒,这些人才如梦初醒般的回过神来。
对呀,他们都走到这儿了,除了身上穿的这身薄棉衣外,就剩几条破毯子了。
周氏的目光落在前面的几个善棚,小丫鬟正往外递衣服,递鞋子的。
瞧那红袄子,多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