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8章 春天来了(1 / 2)

随着新一年工作的开展,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丝滑的都感觉不到流逝。

二月下旬,带着四个宝把前头的儿女儿媳妇送进大学,拍了些照片,就到领工资的日子了。

和上辈子领工资要在次月五号不同,轧钢厂是每个月的25号,领当月的!

也就是说这个月还没过完,就能领整个月的工资了。

这在后世的私企里是不可思议的事。

虽说发工资挺不错的,但早就不能让覃如感受到惊喜。

进入三月,春寒料峭的早春时节,植树节过去没几天,自卫反击战宣布胜利。

这对大院的年轻一辈来说,是件相当振奋的事。

不过呢,仗虽然胜了,并没有撤军。

反倒从此开始了十年的轮战。

为什么呢?

练兵!

这些和高家其实关系不大,家里没人去安南战场。

覃如不知道的是,同一时间,小泽征尔带着波士顿交响乐团来华演出。

就两天,等知道的时候,都走了!

这事让她扼腕叹息,不止一次怀疑起大嫂的人脉。

咋滴该得几张票吧?

没有,完全没有,一张没有!

紧接着,一代棋圣聂卫平横空出世,获得首届世界业余围棋冠军。

有关这位棋圣报道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条是说他整天忙于思考,鞋带都想不起来系,得别人照顾。

无语啊。

说是世界杯,其实也就中日韩外加中东小国玩。

冠军也就那样。

但是呢,对现在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激励。

面对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时,能强行挽尊,咱不是啥都落后,至少有辉煌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四大发明,以及围棋世界冠军。

可以这么说,聂卫平这个时候就是民族英雄。

这也掀起了十数年的全民下围棋热潮,年轻人都去学围棋,盼着有朝一日神功大成,夺得冠军,为国争光。

电视上经常播放围棋比赛,或者相关节目。

说起节目的娱乐性,两千年以前真不行,基本只强调一点:教育性。

这就难怪珠三角不看央视,看翡翠台了,完全两个时代。

别看三月了,还是冷。

搁江南,树木都开始抽芽了,玉兰,樱花甚至打苞了,四九城还寒风萧萧呢。

日子很快进了四月。

这天是个休息日,太阳不错,覃如带着高俊去王府井。

难得出门逛逛,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她心情不错。

路上行人很多,四月天,温度升高不少,虽说还得穿大衣,风没那么冷硬了,透着暖意。

眼看着人越来越多,高俊不由得放慢速度。

七八年了,大家伙儿的穿着变化并不大,还是黑,蓝,草绿,毫无美感。

如果有件大红色的衣服,或者丝巾,围巾,那绝对是焦点。

可惜,一路上走了十几分钟,不知道遇到多少人,竟然没有一个穿着鲜艳的。

新时代来临了,但显然还不够。

覃如正抄着手悄咪咪的观察周围的行人,忽然听到有人道:“民族文化宫要开时装秀了,去不去?”

“啥是服装秀?”

“就是服装展览,让人穿着走来走去的展示。据说,这样的人叫时装模特,这样的展览叫时装秀。”

“都有啥服装啊。”

“春秋天穿的吧,总不能是夏天的,天还冷的很,咋穿?”

“有道理。我还以为穿冬天的衣服,原来是春秋天的。”

“我也不知道,瞎猜的,以前没见过。”

“我都没听说过……”

覃如愕然的看着两个远去的少年,想到一件历史性大新闻,那就是皮尔卡丹来中国。

据报道,这位老爷子活到98岁高龄,2020年才过世。

作为服装设计师,他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也是覃如她爹那一辈最受欢迎的名牌。

八十年代,四九城没有不知道皮尔卡丹的,也没有人不想穿这个牌子衣服的。

虽说后来因大规模授权成了廉价低档的代表,八九十年代绝对是超一线奢侈品牌,什么驴牌,迪奥,爱马仕,这时候还没人知道呢。

可以这么说,系皮尔卡丹的皮带,比许万亿系爱马仕的还让人羡慕嫉妒。

前头小伙子提到的服装秀实际上就是皮尔卡丹发起的。

他是以个人旅游身份来华的,去了长城,故宫,拍了不少照片,身处人群,当真是鹤立鸡群,气质卓尔不群。

想去。

覃如有些激动,不是因为看时装秀,而是参与历史。

这场秀自然没法和后世的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划时代的,意义非凡。

三中全会还没开,开放的气息已经透了出来。

春风来了,到底是不一样了。

“高俊,听到刚才俩小伙子的话了么,服装秀!”

覃如拍拍高俊的腰。

“怎么,你想去?”

高俊问。

“想!要票吧,你找发小打听打听。”

“我估计纺织行业的会受到邀请,服装厂之类。”

高俊脑子转的很快,“如果抓住机会,说不定能出口创汇。”

“呵。”

覃如淡淡一笑,“老百姓都穿不上,你觉得能出口?纺织技术落后不说,产能也跟不上,短期里,创汇是没可能的。”

“你太消极了。”

高俊不同意这个观点,“只要想干就能干成。”

“那得先引进先进技术和机器,有魄力投资的有几个?”

覃如说,“一台机器十几万几十万,你觉得有几家厂子舍得?”

“再说国家缺外汇。”

高俊被说的沉默了。

一分钱难死英雄汉,别管个人还是国家,过日子必须要有财路要有钱。

高俊没出过国,不知道差距有多大。

上辈子她出国留学的时候都2015了,差距还没填平呢。

这么说吧,当差距天壤之别的时候,不绝望都算心理强大。

为什么民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精英鼓吹全盘西化?

实在是差距太大,绝望,找不到出路啊。

1896年,李鸿章访美,在纽约逗留的时候始终阴沉着脸,估计内心的绝望和震感一样,压根无法形容。

摩天大楼,电梯,电灯,自来水,汽车,完全突破想象啊。

这尼玛完全两个世界。

话说回来,差距并不是靠建高楼大厦高铁飞机场才就能拉小,最关键的还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覃如的话让高俊心情沉重。

他们这代人热血澎湃,的确有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操,可惜,以后难得打仗了。

搞经济建设,不知道行不行。

“别忘了,要不下午你就找人问问?工业部绝对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