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5章 突如其来(1 / 2)

覃如越想越是心潮澎湃。

她多希望国家能避免上辈子发展的那些坑。

然而,仔细一想,忍不住自嘲一笑。

是,重生看到了未来,那又怎样?

政策的制定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两个专家教授的事,问题的关键不是政策的制定,而是执行。

所以,哪怕重生,哪怕穿越,大势根本不可逆,最多改变一下自己及身边人的境遇。

“秦主任,怎么还不去吃饭?今天有羊肉白菜,赶紧,晚了就没了。”

正沉思着,有人打断了思绪。

覃如抬头一看,是工人老梁。

这人快五十了,从十七岁进厂当学徒,二十几年过去,还是个三级工,不到四十块的工资。

就这样,他还过得有滋有味,不争着加班,也不争着升职,更不争着拿各种优秀称号。

这是个聪明人啊。

上辈子活到2020都不知道躺平,猝死穿过来也没真正躺平,还不如老梁看得透啊。

覃如别提多感慨了。

这位不声不响,发扬风格时显不着,发放福利时忘不了的老梁真心是摸鱼高手,躺平专家啊。

这还是她第一次认真打量对方。

别觉得不可能,一车间有四百多人呢,不可能每一个都熟悉都了解。

“梁师傅,您这是吃好了?”

覃如笑眯眯的看着手里拿着两个饭盒的老梁。

食堂物美价廉,想着打菜回家占厂里便宜的别提有多少了。

领导没办法,只能规定每人每顿最多打三个菜。

可以这么说,只要进了轧钢厂,光食堂就能帮工人养活一家子。

如果孩子小于十岁,一个男工能养活媳妇,外加好几个孩子。

这在别的单位可不容易。

“是啊,吃好了。除了羊肉白菜,还有红烧带鱼,土豆鸡块,都不错。”

老梁回味道。

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让覃如不由得对午饭生出了期待。

虽说,这些菜算得上食堂的招牌菜,一星期起码会烧上一次。

哎,老梁的表情太引人遐想了。

“咳咳,看来梁师傅很满意食堂的工作。”

覃如笑道。

“必须的!”

老梁不停称赞,“咱们厂领导没的说,始终把工人需求当成头号大事来办,咱们工人有这样的领导层,再幸运不过。”

覃如笑着点点头:“嗯,我去吃饭了,回见啊,梁师傅。”

“秦主任您忙。”

老梁摆摆手。

覃如点点头,离开了车间。

去办公室拿饭盒的时候,她忍不住多想,老梁果然不简单,瞧瞧,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理论水平不低。

尤其,看到领导还不紧张。

别觉得这种情况常见,实际上还真不多,一车间四百多人,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不足一百。

就这,还得算上小组长。

小组长是因为经常接触,相对熟悉,这个老梁并不在其中。

“果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覃如暗叹一声,说不定这位适合当干部,会管理呢,有必要悄悄观察观察。

有才能还得会表现,不然有机会,领导也想不起来你啊。

她并不觉得对方主动打招呼是无意为之。

这可能是当官后遗症,总觉得世上没有巧合。

天气不错,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完全看不出几天前还下着鹅毛大雪。

积雪很多,被堆成许多雪人。

不知道哪位高人的手笔,雪人是本厂工人及保卫人员的形象,有拿着钳子、大锤的,有扛着枪的,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人才啊,妥妥的雕塑家。”

覃如拿着饭盒边走边欣赏,“当什么工人,该进央美进修一下,前程更好。”

“谁前程更好?”

一辆自行车停在跟前,抬头一看,嘿,高俊。

“开完会了?”

她问,“没有工作餐?”

“想什么呢。”

比轧钢厂穷多了。百废待兴。

“一起吃吧。”

“行啊。”

高俊下了车,两人并肩而行。

“谁的前途更好?”

高俊还没忘了问。

“我说堆这些雪人的,进央美进修一下,前途绝对比当工人好。”

覃如笑着道。

“高考都恢复了,艺术类招生早晚的事儿,今年肯定会放开。”

她胸有成竹的说,“人才培养断层多年,不管考什么大学,只要考上,这辈子饭碗稳了。”只要毕业分配别去工厂。

其实艺术类不错的,文艺青年在两千年前都很受吹捧。

说实在的,她要是个男的穿过来,绝对混文艺圈。

将来发了财,拍个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嘿,醒掌天下权可能做不到,醉卧美人膝绝对妥妥滴。

人嘛,活着除了为满足一张嘴,还为了满足各种低高级趣味以及精神需求。

“文艺复兴不远了。”

覃如眨眨眼,“电视的普及急需大量文艺作品填充,文艺圈的好日子来了。”

“影视剧的制作需要大量影视人员,自然也少不了文艺人员。”

高俊点点头,“的确是这么回事。”

“百花齐放啊。”

覃如道,“二宝是懂理想的。”

成名要趁早,她决定让儿子早些日子出道。

“以后你多留意一下影视圈的动向,看看北影厂,儿童电影制片厂,八一制片厂这些单位有没有片子在拍,也好让二宝跟着混混剧组,学习一下,认识认识人。”

她想的很好。

“我不认识,不过大嫂对文艺圈比较熟。”

高俊皱着眉头,语气有些担忧地说,“真让二宝去当明星啊?”

覃如看着高俊,反问道:“你觉得他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吗?”

高俊沉默了片刻,二宝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也只是个中等生。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说道:“只要考上大学,前程还是不愁的。”

覃如笑了笑,解释道:“二宝喜欢,想当明星。我的意思是趁年轻,多尝试一些可能性,多闯荡一番,就算最后没有成功,我们也可以给他安排其他工作。”

高俊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虽然他们家族几代人都没有从事过文艺工作,但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他们还是愿意给予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