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面生成的训练计划,李洛心里稍稍放松。
看来周小琪之前还是把自己说的话听进去了。
这大模型显然是经过特调的,能够根据用户的工作时间判断用户适合什么样的训练。
比如平时工作量大,没什么休息时间的,模型就会建议用户在空档时间进行一两分钟的身体关节活动。
谈不上强身健体,但对关节体态肯定有所改善。
而空闲时间较多,想要塑身的用户,则会定制比较适宜的训练计划。
与之相对的,专业训练计划倒也设置的比较合理。
从APP内置的动作库中抓取合适的单一部位训练动作,并且为了保证肌肉每次训练的刺激不同,每次的训练动作都有所不同。
今天杠铃卧推加上哑铃上斜卧推?那下次就用蝴蝶机和双杠练吧。
“验证好生成时的准确率...可以看你们的重头戏了。”
李洛向孟主管示意。
孟主管点了点头说道:“好,接下来就以深蹲动作为例。”
他招了招手,门外等候的员工就走了进来:“因为是纯视觉方案,我们在训练过程中最好不要出现衣物遮挡的情况。”
测试者穿着短袖短裤,面无表情的站在众人面前。
孟主任操作着手机:“现在我们点击进行训练,上面就会显示是否进入虚拟私教场景。”
“点击确定,现在软件就能调用摄像头了,将手机固定在一个能拍清自己的位置。”
孟主任随手拿了一个盒纸抽抵住手机,示意测试者可以开始动作了。
得到指令后,测试者双手交叉抱肩,慢慢的做了一个深蹲。
“一!”
手机传来计数的声音。
随后,一连做了十个。
“第一组动作结束,快来看看你和标准动作之间的距离吧!”
李洛摇头说道:“这句话改一下,不然感觉有点阴阳怪气的,改成鼓励的话好一点吧?”
孟主任连忙记录下来:“好的李董,后续会进行优化。”
“好,继续,看看用手机拍出来的效果怎么样?”
随着演示的深入,软件的功能也基本上演示完毕。
软件调用摄像头的逻辑比较简单,就是拍摄下用户的动作后,经过算法推理让拍摄后的视频进行合理旋转,随后与动作库的动作进行比对。
看样子识别率还不错。
“我们的测试人员髋关节活动比较受限,这上面也有标注:大腿与腰椎之间的角度较大,建议运动前先行热身,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还有推荐的热身动作,基本上都是动态活动髋关节的动作,识别率和智能推荐的准确率都比较高。”
随后,孟主任将桌上的运动相机拿起来:“要想完全发挥出我们软件的优势,还是要搭配上运动相机使用。”
“我们在里面集成了不少功能。”
他打开开关:“开启后蓝牙自动连接,也就是物联网的那一套,WiFi环境下也可以使用。”
“在后面有一块磁铁,可以把相机固定在训练器材上,还配备有夹子和绑带。”
“在使用上,经过我们的测试,已经验证了便利性。”
“识别率也优于手机摄像头。”
听到这话,李洛问道:“成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