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年人头脑太不简单,实无法与十七岁的年龄相匹配,若身后真的没有高人教授,那只能说是一个奇才,各方面都非常出色的奇才,李世民对他的兴致更加的大了
“是,陛下”李世民对占城稻的事感兴趣,王易自然也是高兴,只有通过朝廷的名义,才能收集到大量的种子,才能将此种稻种推广开来。
若占城稻真的能在唐初时候就在中国大地上推广种植开来,王易有理由让大唐的粮食产量会似火箭般飞升,一定会让世人震惊的。
民以食为天,若经他这个穿越人之手,天下间不再为粮食问题担忧无论如何,王易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成就感,他已经在改变历史了,而且这个变幻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
“这样吧,待你回去后,把今日所说的一些事,写一份奏折呈上来,让朕细细看看”
“是,陛下”
李世民又举杯敬了王易一杯酒,“晨阳,你关心民生,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杭州的百姓都以你的姓氏命名西湖上新修的长堤,不简单,朕也听说你为西湖写了好几首诗,朕看了甚觉不无,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还有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朕看了你的诗,都很想去杭州看看西湖的美景”
“若陛下前往杭州,小民和您所看到的景色,一定会比您所想的更加的美臣才疏学浅无法用更好的诗形容出西湖的美景来,甚是惭愧”
“哟竟然谦虚起来了,朕东西看你都是挺傲气的人,刚刚说话时候不是一副傲然的样子,再听你那出塞诗中所吟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不是自诩为龙城飞将,拒一切胡人于塞外,满朝武将,有何人有这般气度没有连朕都甚是佩服你这等傲气,哈哈听说你一身武艺也是非常不无,如此文武兼备者,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朕自然不能埋没你,朕今日也想问问你,你今番入朝,希望朕授你何职”
“陛下,这”王易没想到李世民会问的这么直接,一下子不发现如何回答。
第三卷长安风流第三十三章亲临
第八更送上感谢光猪归来、怀仙酒、书友430145016的月票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
王易离开皇宫时候,心情可是非常复杂。
李世民请他在宫内饮酒,王易自然发现这不是一般的待遇,是李世民这位皇帝对臣下表示恩宠的一种手段,有可能有此殊荣和享此待遇的人并不多,而且在饮酒聊天之时,李世民直接问他,想谋取何职,这般问询让王易心内起伏很大,他当然发现如今打的年龄和身份并不适合为官。
才十七虚岁未及冠的年龄,在一般人眼里,这样的年龄无论是学识、阅历,还是经验还很欠缺的,但李世民却不似这么看,在说话间并没把他当作一个未成年的小男孩,再加上他的身份不同于一般的士子,又刚刚从杭州过来,手下还有一些“不安定”分子,但李世民却似一切都未放在心上,在刚刚和他聊了两次后,就问他是否愿意入朝为官,还是很出王易的意外的。
不过呢,以历史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为人来看,如此做并不太意外,贞观初,李世民几次下令让百官举荐有用之才,只要才学好,就会给予重用,那个王易在入长安前曾遇到过的马周,不是就因为一篇议论时政的文章被李世民看到了,李世民请他到宫内聊了一通后,就封马周官职了。
只能说他遇到了比马周还要好的机会,而且在杭州所作所为是一片非常好的垫脚石。
不经科举,就可以入朝为官,这应该是天下大部士子梦寐以求的事,但这种机遇极少能临到普通人头上,即使在贞观初科举并未全盛的时候,一般人还是寄望于参加科举及弟而入仕途的。
这难得的机遇临头,王易却迟疑了,并不是他不愿意为官,而是他必须得考虑的更长远。
打刚从杭州来,一手提议的疏浚西湖的工程刚刚完工,效果还需要观察,种植水稻及稻麦复种计划刚刚开始推广,成效还不被人所知,身居高堂的许多朝臣有可能对偏安一隅的杭州并未在意,不发现杭州那个地方的变化产生的效应足以让整个大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王易希望再等一段,待到今冬,或者明年初,杭州一带收成情况报上来,朝臣们惊异于杭州的变化时候,他再折腾出一些比较惊人的举动出来,几番效应相加,自然会更加被人关注,李世民也一定会给予更高规格的重用,或者说并不被授了很高的职,但得李世民的特别关注,那才是王易希望的。
再加上如今朝廷正在商议是否出兵突厥的事,大臣们的关注点可能就会集中到是否出兵的事上,对他的事不会投以怎么目光,还有一点,王易有点欲擒故纵的心态,这也是从马周的事上得出的体会,那家伙李世民派人连请了四次,才一身酒气地进宫,结果却被李世民给予重用,他也觉得,有那“后车之鉴”,李世民今日似随口一般提出,自然不能随便就应允,那样也显的太不稳重了。
因此他在李世民问询他是否愿意入朝为官时,王易以打年龄尚幼,心智尚浅为由,委婉地拒绝了。但他在拒绝的时候,却是希望父亲王雄诞原先那些手下能早一步被朝廷重用,那些都是能力出众者之辈,绝对是上阵杀敌的好手,王易在提出这希望之时,是以一副异常感动的语气对李世民说的,说那些人为了保护他和王昙,甘愿放弃一切,如此忠勇之士,若他们就此被埋没,那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也无颜面对死去的父亲,也没有脸面在朝中任职。
王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