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4(2 / 2)

但在李弘节等人意料之外的是,船在行了几里后,马上靠岸了。

离杭州城外数里外的另一处码头上,还有大群来为王易送行的人。

那是王作、王近率领属下主要的头人来为王易送行,一副后再相见不知何期,自是一番惜别。

王易在一番话别后,吩咐王作道:“作叔,我父亲的安葬之地,还需要多派人手寻找,希望能找到他的墓地,能去凭吊一番”王易的父母亲死后葬于何处,王作等人并不知晓,王作也是一直派人寻找,但无果,王易希望王作能再派出人,一定要找到父母的安葬之地。

找不到他们的安葬之地,连祭奠的地方都没有,这是王易及属下各头人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二公子,您放心,老朽一定会再派更多的人,一定会找到大将军的安葬之地的”

“到了长安后,我会让大哥奏禀皇帝,让官府出面,查找父亲安葬之地的”王易也叹了口气,通过官方和民间的查找,应该能找到父亲所葬之地的。

“二公子,您就放心,这边一切事我们都会安排好的,您另外吩咐的大事,老朽一定派最得力的人手去办,不会让你失望的有什么事马上会派人告知您的”王作说的很有信心,王易临行前吩咐的这件关系到江淮军残部前途的大事,自然是要布置周密,完美完成的。

“那好,作叔、近叔,各位叔伯,我走了”王易对王作、王近及几十名送行的人行了一礼。

“二公子一路顺风”所有人都恭敬地回了礼。

“公子你要珍重”王易将行,站在人群中来送行的苏燕终于忍不住哭出了声。

这些天苏燕整日跟在王易身边,有时候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以无言的注视代替将分别时候要说的千言万语。苏燕也偷偷地哭了几回,只不过在王易面前,却是强颜欢笑的样子,但今日终于要分别了,苏燕还是忍不住,当众哭出声来。

想在王易长安之行前成为他的女人,但这些天王易却没给她机会,让她的担忧有增无减,没有一点底。王易虽然答应会让手下护送她去长安,但谁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那么一天,这一去可能就是永别,她如何能不伤心。

看到苏燕痛哭的样子,王易也有点怅然,走到苏燕身边,温柔地看着梨花带雨的美人儿,轻声地安慰道:“燕儿,怎么哭了,不是说好不能哭的吗”

站在王易身边的王昙也在抹眼睛,“燕儿姐,你不要哭,二哥很快就会派人来接你的”

“公子,昙儿,燕儿希望能早日到长安和你们相聚”苏燕忍住泪,强笑道。

“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的”王易笑的也有点牵强,也没再说什么,伸出手,当着众人的面将苏燕搂在了怀里,好一会才将再次痛哭失声的苏燕放开。

王易这当众一抱,让苏燕的信心徒然增长了不少,有种喜极而泣的味道,因此忍不住放声大哭

在苏燕的泪眼迷离中,在王作、王近等人的挥手相送下,王易上了船。

船老大撑起长篙,在岸上一点,这艘挺大的船慢慢地离开码头,往河道远处驶去。

王易站在船头,不断地挥着手,向送行的人告别。

“再见,杭州,再见,美丽的西湖,希望下次还能再回来”看着岸上送行人的身影慢慢变得模糊,王易心内感叹道。

第二卷完,敬请关注第三卷长安风流

第三卷长安风流第一章抵达洛阳

隋朝时候,运河就已经修到了杭州。从杭州出发到长安,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乘船直达洛阳,抵达洛阳后,再以车马行完洛阳到长安段路,就可以抵达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了。

与车马行进相比,乘船出行要省力许多,人只要呆在船上就行,或坐或躺都可,闷了上岸溜溜,活动一下筋骨,是出行的首选,但如今的运河却并未全线贯通,有不少的地方淤积,还没疏浚,舟船无法通行,只能弃舟上岸,以车马行进一程,待到下一程可行舟的河段后,再乘船行进。

王易这番出行,王复作为保护王易安全的人,全程的安全护卫都由他负责,杂事也都是他去安排,为了安全,少一些事端,撑船的船工都是自己带的,都由护卫人员轮流担任。随行的人员中许多都是有经验的船工,在杭州时候就经常在钱塘江上驾船来往,在运河上行舟自不在话下。

他们所乘的船也不是雇的,杭州出发时候的船是自备的,上岸换船后,也是再出钱购买,依然是自己所带的人撑船,不让外人知道他们的行踪。

所带的一百多名护卫不可能全部挤在一条船上,除前后两船作护卫外,岸上还有一部分人骑马行进,打探情况并做出其他安排。

水陆两相并进,一路行去,倒也没有遇上什么麻烦事。

过苏州时,王易在王作的陪伴下,到苏州近逛看了一番,在父亲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凭吊了一番。

王易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手下的人找到父母亲的墓地,能到父母亲的坟前吊唁一番,以尽儿子的孝义,也为手下这万余名将士带来的点心灵的慰藉。

王易进苏州城休整了两天,逛看了苏州的城市布局,唐初的苏州比杭州繁荣许多,但比王易所想象中差上很多,苏州城周郊有不少的田地抛荒,也有好长时间行进间见不到村子和人的情况出现,江淮之地还是如杭州一带一样,并没有真正繁荣起来,这些让王易很是感慨。

岁月的变迁,所有的景致都在变化,后世熟悉的杭州、苏州,如今并没有多少与后世时候相似的地方,甚至包括大唐的帝都长安也是如此。一个地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