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81(1 / 2)

州县有收两成半的。我等下属早就向杨大人提过,怎奈杨大人惜名,硬是不肯呐。这日子过得拮据。”

江耘听得明白,在心中默算:“一成五,也就是说如果收了贯的赋税钱粮,那么,这里大约900两是自己的,400多两是杨大人的。”

李知县察言观色,默契地笑道:“除去差人、师爷的钱,迎来送往的费用,足够温饱。呵呵。江大人也是官场中人,我这个老头子就不多说了,喝茶,喝茶。”

张顺德跟在小张师爷身后走进了大厅,与江耘目光相接,微微地摇了摇头。小张师爷走到李知县身边在他耳边轻声说了几句,李知县点了点头,却并不说话。

张顺德说道:“江大人,交接事宜已大致办妥,除了常平仓的存粮数有出入外,其他无碍。”

江耘凝声道:“差多少。”

张顺德抬头看了一眼李知县,说道:“帐数1200石,实存300石。”

第129章耕牛之税

老张师爷的一句话吓得江耘不轻。惊声道:“这么多李大人”

李知县轻咳一声,略显尴尬,说道:“这个,江大人有所不知,常平仓的存粮,本官接手之时便差了300多石,此项账上可查。官场风气如此,城南尚有许多家贫户尚欠着官粮,漕运之时,本官先垫上了,呵呵。”

“怎么欠也补不了这么个空缺啊。”江耘愁眉道。

李知县的脸色不好看起来,耐着性子说道:“江大人,本官今年告老,县里的同仁体谅我的难处,为了让老朽走得风光,将潭州漕运第三的位置让给我,本官亦不能驳了他们的面子,你说是不是这亏空么,来年风调雨顺补上便是。”

江耘担忧道:“非是下官不懂规矩,开春行新法,这青苗钱俱从这常平仓里出。李大人让我如何”

“江大人。”张顺德打断了他的话道,“李知县也有难处,为民操劳了数十年,此次退休总要风光点的,不如我们开春之后再想点办法,邻县处也可接济点。”

李知县喜笑颜开,赞道:“老张师爷持重之言甚善。放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开春之后,让县里的富户和商家赞助点。邻县那边本官还有点面子,总归让他们接济点。唔,广开财源嘛。”

江耘无奈,只得点头答应,心中却痛骂这个老东西:“人走茶凉,你个退休的老匹夫有个屁面子。”

四人一番忙碌,签字画押,核对帐目,终于办完了交接。李知县是一刻也不愿多留,拿着交接文书连夜赶往潭州知府卸任。临走之时,对小张师爷道:“张师爷,本官告老还乡,不敢耽误了你的前程,湘县梁大人处我已打过招呼,你若愿意,可上他处。”

小张师爷淡淡道:“李大人有心,多谢。”

看着李知县一骑绝尘而去,江耘疑惑道:“怎么不见李知县的家眷”

小张师爷叹道:“半个月前便走了,足足三辆大车。”

江耘摇摇头。长叹一声道:“好歹把我的青苗钱留下啊。”

张顺德朝小张师爷施礼道:“敢问张师爷如何安排”

小张师爷道:“我欲回江东的老家。”

“如何不去李知县介绍的梁大人处”

小张师爷自失的一笑,摇头道:“我却是倦了。”

张顺德看了一眼江耘,正色道:“不如先在此委屈住几日,容我等接手。”

“那是自然。”

送走了小张师爷,张顺德解释道:“江大人,请恕老朽刚才独断之过。”

江耘摆摆手,说道:“我也知道只能这样。便是闹到杨大人处,也逼不出这900石粮食来,反坏了名声。我只是不甘心而已。你不知道,他还送我六字真言了。上恭,中顺,下驭。好贵,石一字。”

张顺德一怔,笑道:“这六字直言倒说得贴切。诚然,官场俗规,就是闹到杨大人处也吐不出粮食来,反而让其他四县看笑话。对了,江大人,小张师爷做事不错,你用不用”

江耘感到奇怪,问道:“有了您。我还要它干什么”

张顺德沉吟着说道:“从帐簿,档案上看,小张师爷办事利索,手脚却还干净,不似混浊不堪的人,我察言观色,见他身上还存着正气。老朽年迈,新法新制俱都烦杂,只怕力有不逮,小张师爷也许是个好帮手。”

江耘点头道:“这浏阳地面的情况,怕是他最熟,我看可以。不如趁早,今晚你便和他去说说,看能不能留下来。”

当晚,江耘一行人便住进了县衙,收拾妥当后各自睡下。江耘虽然累了一天,此刻静了下来,却是睡不着。独自一人披着外衣来到院中,深冬的夜空寒冷清冽,疲惫的身躯中却有一团热火。待今晚的月色隐去,明日便会来临,他这个历史的偷渡者终于云开日见,会有一个属于他的舞台让他散发光和热。

隔日,在县衙之中,江耘见到了小张师爷。昨晚老张师爷的相邀让小张师爷颇感意外,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相对于官员来说,极少留用前任的幕僚。虽说李知县告老还乡,但小张师爷仍然吃不准江耘这个新任者的意思。但接下来的谈话让他感受到了足够的诚意。

江耘开门见山道:“小张师爷可知今年耕牛税收了多少钱”

小张师爷微微一怔,答道:“耕牛税是小税,且并未收齐,每头耕牛三百钱,全县大概在百多贯钱。”

江耘点点头,说道:“耕牛税不合时宜,百姓称之为枯骨税,知府杨大人已废除了。你整理个名册,凡收了耕牛税的农户,俱都退了吧。”

小张师爷吃了一惊,犹疑着说道:“此令在下也知道,乃杨大人爱民惜农之策。只是今日便是腊八,年关已近,粮仓本已不足,库房存银亦不过几十贯,开春之后,尚需大花费,不如待明年在颁行此令,不收便是了。想必潭州其他各县的情况亦是如此。”

江耘见他为自己着想,心中高兴,笑着道:“张师爷言之有理,但本官却有主张,耕牛税既已废除。便退了吧,此惠民之事不可轻忽。银钱之事不用担心,本官自会谋划。若是事急,本官略有家资,可先暂借与县库,等来年还上便是。”

小张师爷心中惊异,做了十数年师爷,还是头一遭听说收了赋税能退的,还是用自家的钱先垫上。实在吃不准上官之意,疑惑之间,扭头征询老张师爷的意思。